电子科技大学长安校区 张行勇 摄
“AI+教育中心”推动新型大学治理体系建设 张行勇 摄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太白校区 张行勇 摄
10月11日—21日召开的国际电信联盟第20研究组(简称ITU SG20)全体会员会议上,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石光明教授和华中科技大学肖泳教授牵头向国际电信联盟提交的国际标准技术报告《面向物联网和智慧城市/社区的语义通信架构》获得批准正式立项。这一标准提案是全球首个面向大规模物联网的语义通信参考架构。
“荣耀九秩再奋进、地月探索新征程。”10月17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建校90周年校庆活动——地月空间探索与开发战略研讨会举行。杜善义院士、包为民院士、郑晓静院士、侯晓院士、姜杰院士、王振国院士、周志成院士、王赤院士、朱广生院士、曹喜滨院士参加研讨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杨宗凯在致辞中表示,本次研讨会是西电90周年校庆的重要活动,建校90年来,西电始终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培养了一批航天领军人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雷达信号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陈渤团队多年来开展认知概率深度网络、序列数据压缩重构等相关研究,于近日在机器学习与模式识别领域顶级会议以及顶级期刊发表相关工作成果,该篇论文延续了团队在概率深度网络方面的系列工作,针对现有概率深度网络缺乏融入先验知识的灵活性问题,探索性地提出将常识(概念之间的包含关系)编码为一种层次结构的先验知识,构建了针对多视场视频快照压缩成像的高效重构深度网络。
上近日的这些成果和学术活动,仅仅是 “学在西电”优良学风和扎实作风表征的沧海一粟。
进入新时代,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传承和发扬优良学风和扎实作风,不断夯实数理基础教育和学科基础教育的育人传统,为学生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强化科教结合、产教融合的育人特色,通过科研攻关、创新创业、联合培养等方式,锻造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持续巩固电子信息领域关键急需人才培养的育人优势,因材施教、分类培养,布局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杨宗凯介绍,优良学风和扎实作风的形成与传承,锻造了人才培养的“西电现象”,集中体现为“五多”。
院士校友多:已走出24位两院院士,为电子信息领域培养院士最多的高校。
将军校友多:“西军电”先后培养了120余位共和国将军。
航天总师多:火箭控制系统总设计师包为民院士、嫦娥五号总设计师杨孟飞院士、天问一号总设计师张荣桥、天和核心舱总设计师杨宏。
所长总工多:在中国电科、中国电子等电子集团中,其下属单位的相当一部分所长和总工程师都是毕业于该校。
创业英雄多:是唯一连续两年获“CCTV中国创业榜样”的高校、进入央视“创业英雄汇”的年轻人最多的高校,五届全国互联网大赛共获11金居全国高校第五,建有西北高校首个“国家双创示范基地”。
该校党委书记查显友介绍,在长期建设发展中,学校注重始终坚守信息特色,不贪大求全、不盲目扩张,以“十年磨一剑”的战略定力,蹄疾步稳地走好特色发展、内涵发展之路。当前,学校优势学科集中在电子与信息领域,在彰显特色中确立了优势地位。构建了完善的电子信息领域学科体系,涵盖电子信息领域主流方向。形成了鲜明的优势学科尖峰和高原,获批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2个国家一流建设学科;全国第四轮一级学科评估中,电子科学与技术A+、信息与通信工程A、计算机科学与技术A-,位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前列;8个学科获首批国防特色学科,排名教育部部属高校第一;工程学、计算机科学均位列ESI前1‰(工程学全球排名第84位、计算机科学全球排名第13位)。建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唯一、国防领域唯一的集成攻关大平台,获批我国半导体领域唯一的国家工程中心,建成全国排名第一的网络安全学院,并藉此获批西北唯一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
据了解,自2016年以来,该校牵头获国家科技奖1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陕西最高科技奖1项,成果应用于“北斗”“天眼”“嫦娥”“天问”、“奋斗者”号、“天和”等重大工程;在工业软件、半导体器件领域牵头国家重大“卡脖子”项目5项。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