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包晨静 江倩倩 许婧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1/10/2 18:12:44
选择字号:
“护海”教授孔海南:“做洱海的守护者,我无怨无悔!”

 

中新网上海10月2日电 (包晨静 江倩倩 许婧)“做洱海的守护者,我无怨无悔!”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洱海项目负责人、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席教授孔海南说。

孔海南带领上海交大湖泊富营养化治理教师团队,以实际行动坚持“把科研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2018年,湖泊富营养化治理教师团队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长期从事湖泊流域污染控制与治理的他曾笑言:“名字里带个‘海’字,大半辈子都和水打交道,守护水是我的使命,我热爱这项工作。”

孔海南1983年获同济医科大学环境医学学士学位,1988年—2000年在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水环境部担任研究员,期间攻读了环境工程博士学位并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2000年回国到上海交大任教授,先后参与太湖、巢湖、西湖、洱海、滇池、长江三峡、苏州河等河湖、水库的综合治理与示范工程。

然而,最为牵动他心的要数大理的洱海。这个曾经以其丰富的物产和清洁的水源哺育着大理一代又一代人的“母亲湖”,从上世纪90年代始,长期遭受湖水富营养化折磨,两次大规模蓝藻暴发,使湖水水质急剧恶化。曾经风光旖旎的洱海水环境的恶化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也引起了国家的高度关注。洱海保护被纳入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孔海南和他的团队联合中国环科院科院水生所、中国农科院等几十家单位,让曾被过度开发不堪重负的美丽洱海,逐步重现了昔日大理“母亲湖”的风采。

洱海治理的成果被称为全国湖泊治理的生态样本,被列为国家水专项重大标志性成果,被国家环保部表彰为“洱海保护模式”,使大家坚信通过科学治理,全国的江河湖海都可以得到有效治理,重现青山绿水的美好环境。

孔海南在洱海项目启动时已年满58岁,且患有房颤型心脏病以及高血压等疾病,曾两次在校园和洱海现场发作晕倒。他的身体和年龄本来不适合作为重大科研项目负责人以及承担科学研究的工作,更不适合在海拔2000米左右的高原现场工作,但他考虑到国务院已批准了包括他本人在内的专家建议,设立了“国家水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专项”,洱海项目是他完成一生难于舍弃的“恢复洱海原生态湖泊”情结,他毅然选择了承担项目负责人的职务。

在洱海项目实施的多年时间内,孔海南每年在上海家中不到一个月。他坚持自己做低盐清淡的三餐饮食,减少高血压病的发病几率,随身带有心脏节律监视器与袖珍心电图机,以防万一应急等措施。2012年5月,洱海项目进入验收阶段,他的心脏病几乎每周发作,但他一直坚持到当年9月项目验收结束,才紧急回到上海连续进行了两次较大的心脏手术。

十余年来,团队共有师生1000余人次驻守洱海等河湖治理一线,目前常年有20余名师生在大理等地进行实地科研,共完成野外样品采集30000余次,分析水质指标160000余次。他们把课堂从教室搬到了洱海边,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实际办法。做实验,是每天洱海水质监测的必修课。每天早上八点半出海后,到下午四点半34个采样点全部走完,团队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

在这场生态环境保卫战中,孔海南不是一个人,他有一支跟着他转战南北的年轻队伍。在孔海南的言传身教下,这支队伍继承了他严谨治学的态度和脚踏实地、勇于奉献的精神。在他的支持下,团队的每位博士生和青年教师都获得赴海外一流的科研机构开展研究工作的机会。此外,孔海南还给年轻人创造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机会,给任务、压担子,让他们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在项目研究工作中锻炼自我。

孔海南始终以“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为己任。在上海交大的新生课堂、励志讲坛、青年骨干培训班上,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他用自己三十余年日本求学、国外研究与回国发展的感人事迹分享,激励着交大学子和青年人才励志勤学、刻苦磨炼,树立与当今时代主题同心同向同行的理想信念,在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

洱海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是一项需要数十年努力的艰巨复杂的工作,洱海流域综合治理需要持续的人才培养,孔海南多方奔走,与中国水环境集团共同发起,与交大教育发展基金会、校友总会、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大理研究院及交大校友企业等和大理州的政府、大理大学、滇西应用科技大学、企业一起,共同设立了上海交大洱海保护人才教育基金,用以培育洱海保护英才及资助洱海保护科学研究。

孔海南希望通过基金的设立,以奖学金、励学金方式,鼓励更多科研人员和青年学子投入到洱海保护中。(完)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