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长锋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21/1/21 11:50:09
选择字号:
我国科学家探测到超大质量黑洞辐射响应的关键突变信号

 

科技日报合肥1月21日电(记者 吴长锋)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天文学系活动星系团队探测到星系中的电离气体对星系中心辐射作出响应过程中所显示的关键性突变信号,该信号可用于测定星系中电离气体的密度。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天文学领域知名期刊《天体物理学杂志快报》上。

活动星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及其吸积盘通过不断吸积其周边气体持续生长,同时所释放的辐射在电离星际介质并驱动气体外流,进而对整个星系的演化产生深刻影响。因而,测量黑洞周边气体以及星际介质分布是黑洞与星系共同演化研究的基本课题之一,但气体密度作为一项关键物理参数,它的可靠测量却是该领域的长期难题。传统方法是利用密度依赖的离子激发态吸收线的线比,但该方法往往不能应用于吸收线展宽巨大造成吸收线混合的情况,而且难以用于大样本测算分析。

在物理层面上,星系中心电离辐射变化后,电离气体中电子的复合过程需要一定时间,这一“复合时标”与气体的密度成反比。此前,中科大科研人员通过考查光变类星体的复合时标,间接测量出气体的密度,并从理论上提出,吸收线特征对中心辐射的响应可假设为阶梯函数形式,即当观测时间间隔大于复合时标时可以观测到吸收线的变化,反之则观测不到吸收线的变化。

根据这一假设,在时间间隔等于复合时标附近应可以观察到吸收线变化的陡增现象。这种突变信号的成功探测将为该团队测量气体密度所采用的上述方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研究团队通过仔细分析SDSS数据库中数据质量较高且有数十次观测的类星体,发现它的几个不同的吸收线同时存在陡增现象,从而有力地证明了模型假设的可靠性。另外,通过进一步分析,科研人员发现探测率曲线还可以将速度空间和天空位置同时重叠的不同密度气体成分分离开来,此前并无有效方法做到这一点。

据此,该研究团队在系列论文中所提出的测量光变类星体中电离气体密度的“复合时标”方法逐步趋于完善。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的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