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方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1/19 10:34:00
选择字号:
研究揭示大豆与根瘤菌匹配性进化机制

 

1月15日,河南大学作物逆境适应与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王学路团队和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李友国在《自然—植物》发表研究论文,揭示了大豆与根瘤菌共进化过程中,根瘤菌由裂隙侵染向根毛侵染方式转化的遗传、分子和进化机制,这种侵染方式的转变对于增强大豆共生固氮能力和提高大豆产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该研究首先对来自于世界各地的496份大豆核心种质进行重测序,构建了自然变异群体,并使用这个包含广泛变异的自然群体,分别接种慢生型根瘤菌USDA110并测定根瘤数目,发现这个群体的品种间存在广泛的变异。进一步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并结合遗传分析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定位并证明一个具有TIR-NBS-LRR结构域的R基因(命名为GmNNL1),对根瘤数目有重要影响。

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大豆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驯化以及与根瘤菌的共进化过程中,一类GmSINE1的转座子插入导致了该基因的功能丧失,从而促进了大豆对土壤土著根瘤菌的识别,并显著促进了根瘤固氮酶活以及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增加。全长的GmNNL1仅存在于少数农家种中,并且主要分布在栽培大豆的起源地。对GmNNL1的表达模式与功能研究表明,GmNNL1主要在根毛中表达并主要影响根瘤菌的根毛侵染途径,几乎不影响原始的裂缝侵染途径,表明GmNNL1失活单倍型的出现,是导致根瘤菌侵染大豆由裂缝侵染向根毛侵染转变的重要原因。此外,通过质谱鉴定与生物化学以及遗传分析表明,在部分农家种中,全长的GmNNL1蛋白通过与根瘤菌的三型分泌系统效应蛋白NopP直接相互作用从而激活ETI抑制大豆与USDA110的共生。

该研究不仅揭示了在大豆与根瘤菌互作过程中宿主与寄主匹配性的遗传和分子机制,而且阐释了根瘤菌与大豆共进化过程中,根瘤菌由裂缝侵染演化成高效的根毛侵染过程的重大分子事件,也为大豆高效固氮的分子设计育种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和目标基因。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477-020-00832-7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