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辛雨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0/9/14 14:33:46
选择字号:
一“叶”脱贫
湖南张家界的品牌标准扶贫经

 

 农民在莓茶基地采茶 辛雨摄

9月,正值张家界莓茶丰收季,57岁的采茶工人杨端妹正在张家界永定区莓茶基地采茶。按照要求,她今天采收6~7厘米的芽叶。她把腰间的一小筐嫩绿叶芽拿给《中国科学报》记者看:“这是刚采下来的,差不多有3斤吧。”

“我一天能采6、7斤,采茶季一天能挣200块,去年挣了1万多呢。”杨端妹笑着说。

杨端妹采摘的“茅岩莓”是湖南省地理标志产品。目前,湖南省共有地理标志产品80件,地理标志商标162件,入选“中欧地理标志互认互保100+100”中方建议名单地标产品1件。地理标志在促进地方特色经济发展,助力精准扶贫,帮助农民增收,服务乡村振兴方面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日前,《中国科学报》记者跟随国家知识产权局调研湖南省张家界市,了解地理标志如何助力当地农户靠“脱贫致富叶”增收。

“黄金叶”敲开“幸福门”

土家厚德,贡献佳珍;茅岩河道,茶香人心。生长于武陵山脉、以张家界为核心生长区域的莓茶,由于口感甘甜可当茶饮,当地山民世代饮用。

1993年4月,被当地人称为莓茶之父的黄宏全深入土家山寨进行应用植物调查,在乡民家中发现了这一“神仙茶”,经鉴定为葡萄科植物。为弄清楚该植物在国内外的研究水平和应用程度,黄宏全先后在湖南省医药情报中心和湖南省科技情报中心检索,查新报告结果显示均为:尚未见任何报道。“这是莓茶的首份查新报告。”黄宏全告诉《中国科学报》。

好产品还需好平台,为更好地研发张家界的植物产品,张家界应用植物研究所成立,黄宏全任首任所长,负责研究莓茶,并将该茶最终命名为“茅岩莓”。

随后多年,黄宏全和同事们建立了完整的茅岩莓知识产权体系和比较全面的莓茶科学技术体系。然而,由于体制机制问题,对莓茶的经营推广始终没有上正轨。

张家界茅岩莓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新秋是最早一批开发莓茶的企业家。当张家界需要发展区域公共品牌茅岩莓时,李新秋无偿出让自己已经拥有的商标权,并先后在永定区罗塔坪、桥头等乡镇贫困村建立10000亩以上的原料种植基地,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模式经营,茶农种植土地每亩可增收5000元至10000元,直接带动了450户山区贫困农户脱贫致富。

李新秋告诉记者,公司采取“产学研”模式,与湖南省中医研究院、湖南省林产化工重点实验室等合作开发研究“茅岩莓”品牌含片、面膜、牙膏、速溶茶粉、植物提取物,并开展相关技术研究的产业化工作。“其中茅岩莓植物黄酮及二氢杨梅素提取分离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项目被列为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产业化生产线已完成试生产。”李新秋说。

昔日深山不起眼的植物叶变成脱贫的“黄金叶”,为当地农户敲开致富幸福门。目前,永定区正在致力于打造“张家界莓茶”区域公共品牌,提高张家界莓茶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永定区委书记祝云武说:“我们计划到2022年新发展莓茶种植基地10万亩,带动10万人脱贫致富奔小康,实现综合产值100亿元,将张家界莓茶打造成强区产业、富民产业、世界名茶。”

“致富叶”造就“金银山”

桑植县地处武陵山脉,气候温和适宜,生态环境优美,物产资源丰富。优越的地理环境出产优质特色的地标农产品。依托地理资源优势,桑植县把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作为实现乡村振兴,助推精准扶贫主要举措。

目前,桑植县共有“张家界大鲵”“桑植魔芋”“桑植蜂蜜”“桑植白茶”4件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以及“桑植萝卜”“张家界大鲵”两件地理标志产品,其地理标志拥有量占张家界全市一半以上。

从2016年开始,桑植县制定了打造桑植白茶品牌的思路,通过引进新技术,改良老茶园,引进新品种,扩建了茶叶生产基地。同时,为把控桑植白茶的品质,桑植县建成了覆盖产前、产中、产后的白茶地方标准体系,完成了“桑植白茶”SC食品生产许可证、绿色食品认证。

有了好茶也要会推广。自从将白茶确定为主导产业后,桑植县政府就致力于打造桑植白茶的品牌,并在去年成功申报“桑植白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了发展“桑植白茶”品牌,桑植县成立了桑植白茶协会,以湘丰桑植白茶有限公司的企业标准为基础,制定了桑植白茶标准加工工艺,在全县进行推广。

湘丰桑植白茶有限公司负责人黄骁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近年来,通过与湖南省茶叶研究所专家合作,他们改进了白茶工艺,将原本需要3年才可品饮的白茶缩短为当年品饮,并建立生态茶园改善茶叶品质,提高卫生质量。他们还研制出一条白茶生产线,固定生产参数,确保品质稳定。

目前,“桑植白茶”已发展成为桑植茶叶经济的核心产业,培育出12家龙头企业,2019年年产“桑植白茶”1700吨,年产值达2.8亿元。

在此基础上,桑植县进一步明确了以桑植白茶为主,其他多种特色农业同步发展的“一主多特”产业发展思路。以“桑植白茶”为切入点,借助申报专利、地理标志培育特色农业企业、宣传地理标志及农产品,采用线上、线下销售平台帮销农产品,助推当地经济发展。

地理标志扛起品牌标准

2016年以来,张家界市地理标志产品和地理标志商标以每年不低于1件的速度迅猛发展。“茅岩莓茶”“桑植白茶”等一批体现科技创新结晶的知识产权商品,增强了相关产业的不断融合。例如,桑植蜂蜜也发展参与生产经营的企业58家、专业合作社168个,覆盖2000多贫困户,2019年产值2.32亿元。

张家界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李步群介绍,26年来,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支持下,张家界已培育出“张家界椪柑”“张家界葛根粉”等6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个地理标志产品和4个农产品地理标志。桑植黑猪、桑植粽叶、武陵源葛根等6件地标正在培育中。“每一件地标,都带动了一个产业发展。”李步群说。

为优化地理标志工作政策环境,湖南省、张家界市先后出台了对贫困地区实施品牌建设的奖励办法、商标兴市奖励办法、推进农业特色产业的实施意见等方面的相关文件,并成立了专门的地理标志保护委员会,协调地理标志保护和运用促进工作。

有了品牌就有了标准,也就解决了莓茶和白茶地标之路最大的障碍。当地企业如果想要使用茅岩莓茶、桑植白茶商标,就必须向当地的茶叶协会申请,并确保产品外观、品质、口感和加工工艺达到统一标准。

“这种标准化一旦建立,既能够保障产品品质稳定,又便于管理,也有了依据来定品级、定价格,更有助于产业链的标准化升级。”李步群说。

据湖南省知识产权局数据显示,全省1200余家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企业,带动了5000余家上下游企业,年总产值近1500亿元。其中,46个地理标志分布在50个贫困县,年产值近700亿元,解决贫困地区22万人就业,“十三五”期间,139万人实现脱贫。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究或摆脱光子时间晶体对高功率调制依赖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