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国际科技交流中心承办的2020中小企业数字经济全球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以“数字经济挑战与机遇: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为主题,后疫情时代首次汇聚产学研智各界共同聚焦数字经济背景下中小企业发展困境与机遇,从技术、制度、实践等不同角度探讨中小企业数字化进程。
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怀进鹏指出,随着产业发展和世界制造业格局改变,数字经济不仅改变了生产和管理过程,成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也蕴含了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尤其在科技创新、产业格局重构、中小企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社会治理、全球信任合作等方面,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与努力,共同坚守科学精神、坚持创新冲动、保护创业文化和创新生态。
公共保障 积极培育数字经济新生态
助力全民战“疫”、打通产业堵点、推动复工复产,数字经济浪潮正在加速席卷中国。7月14日,国家发改委等十三部门发布《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壮大实体经济新动能。积极培育数字经济新生态,需要政府各方支持、协同努力。
与会嘉宾指出,实现数字经济治理突破,体现在技术对各种传统经济的融合与发展,对于数字经济的治理不像传统治理一样强调国家主导性,而是需要多维体系,特别需要多元化体系下建立全球协同化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政府在数字经济中的角色是为创新发展打造平台,用规划引导方向,用政策引导预期,推动建设一批公共技术新平台,打造一批场景应用平台,通过一系列政策支持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院士迈克尔·道林在主论坛主旨报告中表示:随着当代数字技术迅速发展,数据积累同样越来越快。未来数字经济发展中,一定要建立国际标准,目前不少国家正在讨论如何制定新的数字化国际标准。而中小企业同样需要密切关注这一标准,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必须寻求国际合作、面向全球市场,必须满足全球标准。
战略先行 数字化转型大胆突破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在过去的二十年内被普遍提及,技术从业者和企业家们从自身角度发出、解读并积极努力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究竟包含哪些内容,论坛嘉宾认为企业数字化转型要战略先行,战略重视,战术正确,才能有机会获得数字化转型红利。
作为大型企业代表,结合企业自实践经验,IBM大中华区集团董事长陈黎明指出,中小企业进行数字转型,必须要改变思考方式、行为方式和理念。数字化转型最重要的是重塑自己的企业模式,与合作伙伴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数字化转型方案,形成自己核心竞争力。同时找到合作伙伴提供相关服务,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平台企业凭借其跨界、自成长、爆发式成长、平台四大特点,在抗疫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结合本次中国抗击疫情的经验,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认为平台企业在疫情期间发挥了巨大价值,能够发挥产业整合能力,为产业发展提供新机遇。中小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可依据自身特点,以平台企业为发展方向或与平台企业形成合作。
用数赋智 发掘自身数字化基石
2020年4月6日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在日内瓦发布研究报告《新冠肺炎:强调弥合数字鸿沟的必要性》,互联网用户从16亿增长到41亿,互联网普及率从23%增长到54%;全球互联网协议流量已从每秒4000GB飙升至每秒100000GB。数据已成为数字经济最为核心的生产要素,也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石。
当前在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基础上,要充分激发数据潜力,打破数据孤岛,以数据要素推动数字化转型,加强数据共享共用
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安东尼·科恩在《协同智能系统:挑战与未来》的主旨报告中为未来中小企业人工智能发展提出前瞻性参考,他指出:协作性人工智能,将会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最好的办法,人工智能潜力将因此得到进一步探索。人工智能未来并不会完全代表或者代替人,要让人工智能成为我们的协作者、助理或者是朋友,帮助我们做那些不太擅长做的事情,或是我们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所以人类必须要在自动化层级上为人工智能找到最合适的位置。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众多中小企业在安全保障、用工、资金、供应链、物流等方面面临严重困难,但“外卖+直播”、“云导购”、“云卖房”、“云健身”等数字经济新业态凸显出强大韧性。与会嘉宾共同认为,数字经济不仅对传统经济、传统产业实现赋能,同时也促进了产业生态共赢与创新创业。
世界贸易组织编著的《2019年世界贸易报告》中指出,数字化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克服其地理、实体和区位等方面贸易挑战的机会,也是全球中小企业面临的重大机遇,打造数字经济生态为核心的生态,是众多中小企业精益创业的方式之一,中小企业要把握住数字经济这一关键,充分应用现代数字经济的一些手段精益创业。
“人才培训与数字化转型,是重大的机会和挑战。人才是第一资源,在全球合作中,人才培训和教育都是中小企业所要面对的重大问题。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中小企业要重点关注开放创新、人才培养与合作。”怀进鹏指出。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