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吕小羽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0/7/16 11:59:59
选择字号:
高校就业率不容“掺水”

 

近年来,似乎毕业生就业年年难,每年都被称为“最难就业季”。今年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就业形势更难几分,目前仍有不少应届毕业生在求职路上徘徊。

近日据媒体报道,一些高校为保证就业率,催促还没有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尽快签订就业三方协议,有的毕业生为了完成任务,不得不想尽办法去盖章签字。还有的学校对学生“做工作”,劝说毕业生“先就业再择业”,这实际上是让学生接受不满意的职业和岗位。另外还有学校将签订三方协议作为能否获得毕业证、学位证的前提条件,美其名曰“先就业再毕业”。

针对有些高校存在毕业生就业虚假签约等行为,7月14日晚间教育部表示,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就业数据弄虚作假,对相关违规行为严肃处理,切实保障毕业生就业合法权益。

就业率是公众评价一所高校教学水平、毕业生质量的重要依据。在一些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关乎专业设置、专业规模与资源配置。如果就业数据“不好看”,专业可能会停止招生或缩减招生,相关专业的教师、课题经费等都会受影响。因此高校一般都很重视就业率。但就业率必须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如果为了就业率数字好看,用各种方法人为提高就业率,这就令人难以接受了。

疫情期间,一些用人单位招聘工作延迟举行,一些企业减少了用人规模。另外还要考虑,产业调整是否让某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困难,经济形势变化是否导致了就业岗位的缩减等。因此,实事求是地统计就业率状况,才能全面了解情况,有效进行就业帮扶。

如果就业率不真实或不准确,不仅损害毕业生的权益,最终也会影响学校形象。比如,如果某个高校的就业率数字很漂亮,外界就会产生误判,减少就业支持资源的投入,学生找工作就会更为艰难。长此以往,这种虚假的就业率也会对高校的声誉造成损害。

为了维护毕业生就业权益,相关部门应审核每位毕业生的就业材料,向毕业生本人、用人单位进行核实,使就业率数字无法“掺水”。

另一方面,今天的人们也应该以新的眼光来看待就业。不同专业对就业率的考察标准不尽相同。像音乐、绘画等艺术类专业,学生毕业以后从事自由创作的比例较高,就不能按照传统的就业率概念来进行统计。还有一些毕业生从事电商、主播等新兴职业,这也跟一般意义上的就业不太一样。正因为如此,教育部日前首次在就业统计指标中加入了“自由职业”,包括互联网营销工作、开设网店、电子竞技工作等,计入就业率,扩大了自主创业和自由职业的范围。

对毕业生来说,应该放开心态,积极努力找工作,认真参加招聘、面试,不受负面情况的影响。能够找到理想的工作当然好,就算求职不顺也不要灰心,相信希望永远在前方等候。

对高校而言,指导、帮助毕业生顺利开启职业生涯,是给毕业生最好的人生礼物。学校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比如积极组织校园招聘会,实施青年创业支持计划,促进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为有志创业的毕业生助推“最初一公里”。这都是在给毕业生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能够让毕业生感受到学校的温暖与关心,这些工作才是有意义的,也是毕业生真正需要的。

总之,高校毕业生就业关系到青年人的未来,其背后关联着千千万万个家庭,关联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岂可不慎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