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吸引年轻人积极投身乡村建设 |
创业正当时 耕耘收获多 |
|
在三湘大地,许多年轻人返乡创业,积极投身家乡建设。他们走进大山,奔走在田间地头、山乡小路,在时代的潮声中,将向往和历练、见识与经验,化为一粒粒种子播撒在家乡的土地,为收获幸福生活而热情耕耘着。
在这里,我们看到自信在生长,感受到了蓬勃的新希望。
十八洞村
苗家妹直播带货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论述。
夏日再访十八洞村,蒙蒙细雨中的苗寨清新洁净、安宁祥和,来来往往的村民、游客脸上写满喜气,客栈、餐厅、店铺、银行的招牌一个接一个,展现出一派旺盛的活力。红色旅游、特色产业,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殷实,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全部脱贫,2019年人均纯收入14668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26.4万元。
说起村里的致富能手,村支书施金通如数家珍:经营着村里“网红打卡地”小酒坊的杨冬仕,从浙江回乡创业开办特色民宿的杨正邦,带领留守妇女成立苗绣合作社的石顺莲,靠养蜂脱贫致富的吴满金、龙先兰夫妇……
这当中,更少不了年轻人的身影。
24岁的施林娇,站在乡亲们中间格外显眼。她长相靓丽,身上洋溢着青春的活力。这位苗家阿妹童年时感受过十八洞村的贫穷和闭塞,一心要走出大山。2015年,她成功考入浙江音乐学院,毕业后也有了安稳的工作,收入不错。
已经“走出去”的她,却在2020年初毅然返乡创业。是什么让她改变了主意?思乡,让她情动;精准扶贫政策下,家乡的变化和发展前景更让她心动。
返乡的施林娇,选择了当下流行的“短视频”作为创业方向。她和村里两位返乡创业大学生施志春、施康一起,组成“三小施”组合,一边用精心制作的短视频和直播,将十八洞村的青山绿水和生活巨变介绍给更多网友,眼下已有粉丝超过10万名;一边建立自己的电商渠道,替乡亲们直播带货,销售十八洞村的土特产品。
“三小施”将“直播电商”的新风带进了山中苗寨,为家乡带来了美誉,为乡亲们带来了实惠,也为自己开启了新的机遇之门。
这就是年轻人的冲劲,这就是年轻人的拼劲。
“三小施”的故事,只是三湘大地上无数青年返乡创业的一个缩影。
龙尾巴村
游客慕名村里住
2016年,在广州工作的湖南张家界小伙子李平作了一个决定:回老家创业。
李平的老家,在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协合乡龙尾巴村。这个村毗邻张家界中心景区,山清水秀。李平想在老家开办一家民宿。
做民宿不算新鲜点子。怎么做出优势?在一线城市干过媒体工作的李平,有自己的想法。
张家界风景举世闻名,很多游客慕名前来。其中愿意多花一点钱、希望住得有特色有品位的,大有人在。而高端精品民宿,正是当地旅游市场的稀缺产品。
说干就干,回到家乡的李平租下一处民房着手改造。别人做民宿,房间多多益善,李平却不然,原本的7间房改造成4间,把装修、配套和服务做精,主打高端品质、现代风格、时尚品位。
2017年年底,村里一处叫“璞舍”的乡间民宿开张迎客。拙朴雅致的大堂,一派茶香茶韵,来过的客人留下赞誉,网络上口碑相传,“璞舍”很快在旅友中有了知名度,也带动周边一批“高端民宿”的兴起。
李平加大投入,从4间房陆续发展到13间房。无边泳池,大落地窗,眼前山色尽入怀,装修时尚简约,流行元素齐备。他在民宿选址上颇有心得:“城里人看山看水,和乡亲们看山看水,心态不一样。凭在一线城市生活的经验,我有这个信心,我喜欢的景色,一定也是城里人过来希望看到的。”
事实证明了李平的眼光。2019年,“璞舍”实现纯收入200多万元,还吸引了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游客订房入住。为做好服务,李平专门聘请会讲英语的大学生担任客房“管家”。
李平的成功创业,靠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努力。
龙尾巴村曾是一个贫穷闭塞的小山村。为发展旅游配套产业,村里兴建过一批酒店、铺面,却因此污染了好山好水。为子孙后代计,龙尾巴村三次大搬迁,2016年起又下大力气整治乡村环境,污水处理、垃圾分类、杂物清理,家家户户参加评比……环境的改善正是吸引李平回乡发展的重要因素,“高端民宿讲究整体感,如果只是民宿内部美轮美奂,窗外一眼望去是白色垃圾和臭水塘,这样的民宿不可能真正走向高端”。
漫步今天的龙尾巴村,质朴清新的乡村景色,简洁现代的高端民宿,两者毫不违和地共处一幅画面之中。画面上,抢眼的是年轻人带来的新创意;背景,则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新成就,更是乡亲们收获的新生活。
翁草村
志同道合的年轻人
古丈县翁草村的老人们常常自豪地说:我们村里有几个有能耐的年轻人。
1997年出生的石泽辉此前在深圳务工,过年回乡时发现村里有了大变化:茶叶基地已经试采,辣椒和水果基地红红火火,村里老房子也吸引了众多游客。这变化让他很受触动,石泽辉决定留下来,并带着4名35岁以下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一起干起来。
石泽辉牵头负责环境整治、民宿建设、旅游推广和接待。“很多人觉得,旅游不就是来看看风景,民宿不就是一张床一桌饭?其实做了才知道,门道多得很。”石泽辉说,怎么安排参观路线,怎么更好推销产品,需要村民们细心摸索。就连怎么铺床叠被,怎么清洗被褥,他都特意在网上学过。
年轻人的回归,让村子也活跃起来。
村里原先不会讲普通话的老人,现在也能和游客简单交流。村子的环境整治、统一规划等,都有了年轻人参与的“烙印”。从浙江安吉县引进的白茶项目成功流转土地750亩,覆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6户430人,白茶成了村里的“扶贫苗”。
如今,5名年轻人全都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用自己的力量改变家乡面貌,对我来说,和以前在城里工厂上班同样有意义。”石泽辉说。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