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中国农业水问题研究中心组织的第六期“谷水”学术沙龙,以线上腾讯会议方式举行。专家学者们围绕“科技支撑农业节水化,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的主题,开展了学术研讨与交流。
“谷水”学术沙龙第一期举办于2019年10月16日,本期已是第六期。据了解,石羊河是我国西北内陆河的典型代表,河西走廊的第三大河,古名谷水。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绿色高效用水”研究团队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水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康绍忠带领下,二十多年来坚守西北石羊河流域,为旱区农业绿色发展长期奋斗,创造了“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石羊河精神。“谷水”学术沙龙是石羊河精神所辐射的学术文化载体之一。
本期活动中,康绍忠以“未来我们有更多的水支撑粮食生产吗?”拉开学术沙龙序幕。他在总结发言中指出,农业节水化,不仅是对农业节水科研工作者的一种要求,同时也是一种机遇。节水技术的推广必须结合其实用性,倡导青年学者走出实验室,走向灌区、走向农场、走向农村,真正将科学研究服务于人民,解决国家关心的、人民关注的重大问题。
学术沙龙上,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研究所所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李益农指出,现代灌区农业灌溉全过程节水可以为“农业节水化”提供一把钥匙,实现“农业节水化”应建设数字灌区,以物联网为基础建立智能化灌溉驱动平台。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院长黄介生在解读“农业节水到底有多大空间”问题时提出,要深入研究节水策略的区域适应性。此外,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所长黄修桥,国际灌排委员会(ICID)名誉主席、大禹节水集团大禹研究院院长高占义,河海大学农业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陈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旱区节水农业研究院副院长赵西宁,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处长杜森等围绕科技支撑农业节水化相关问题开展了学术研讨与交流。
来自全国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青年学者们基于自己的科研和实践,分别在高效灌溉系统与装备设计应用、气候应变型旱作节水种植系统构建、农业节水化技术体系拓展、智慧灌区建设、农业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精准灌溉感知技术等方面阐述了自己对“农业节水化”的深刻思考和理解。
本期谷水学术沙龙的主持人、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院长杜太生指出,从传统的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从浇地到浇作物,从节水灌溉到作物水肥一体化,从农业节水发展到今天的农业节水化,这是在“绿色发展”背景下的新的时代要求,是“节水优先”战略在现代农业上的系统体现。除了节水以外,更要考虑如何节肥、节药、节地、节能、节本、减排、增效。农业节水科技创新永远在路上,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协同创新,为实现农业节水化,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贡献力量。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