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2020耒耜国际论坛”在江苏镇江召开。本次论坛以“脱贫攻坚,农机赋能”为主题,围绕“智能农业装备发展趋势”展开研讨,来自美国、英国、泰国等7个国家和地区及我国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吉林大学等60余所涉农高校的3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在线上会议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汪懋华作《走向新征程,我囯农业装备与机械化工程创新驱动发展的思考》报告。他指出,我国农业工程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缺乏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宏观战略、工程科技与生物系统科技深度融合的研究。人才培养发展面对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长期弱化了对农业资源、环境、生态、生物系统生长、发育过程与产后处理、食物安全等有关的基础理论和科学技术知识。
他建议,按照国际发展趋势,一级学科应更名为“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作为工学门类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以及学科建议下设专业方向:农业装备与机械化工程、农业土水工程、农业信息与电气工程等。要重视跨学科协同发展,院系设置不宜过于分散,宜适度集中。农业院校宜力求采用一级学科或重点专业组合名称建院,利于一级学科建设导向。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庚在《加强科技创新,推进我国农业机械化高质高效发展》报告中指出,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在研发能力、制造水平、产品质量、生产效率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我国仍然存在核心技术缺乏、产品结构不合理、制造技术能力低、农艺农机融合与全程机械化配置性差等问题。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滞后,与农业机械化发展不相适应,土地面积太小,分布太零散,对农业机械效率充分发挥影响明显。
在他看来,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农牧业装备必然要向高质量、多功能、低能耗和低成本等方向发展。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逐渐融入,整体化解决方案逐步被接受,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是世界农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的报告主题是《智慧农业中的机械智能》。他表示,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引发农业的第三次革命——“农业数字革命”正在到来。农业数字革命的表现形态是智慧农业。现代农业三大生产力要素: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智能装备,智慧农业是三大生产力要素的统一。他列举了四种智慧农业类型,介绍了智慧农业中的机器智能。
论坛中,江苏大学中国农业装备产业发展研究院揭牌,并举行了农业装备产业发展研究院“咨询委员会”专家聘任仪式。
据悉,2020耒耜国际论坛由中国农业机械学会、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主办,江苏大学和农业工程大学国际联盟联合承办。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