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新开与江苏省连云港灌南县种植大户马文标通过“网络直播”进行小麦生产指导。扬大供图
“今年麦田旺长(编者注:作物营养生长过于旺盛)比较普遍,如果越冬期温度还持续偏高,有可能提前拔节,增加倒伏的风险。需要采取镇压、化控等措施,控制旺长,防止后期倒伏。”2月初,位于徐州市睢宁县庆安镇杨圩村的种植大户陈振海和远在扬州大学农学院的教授朱新开,通过手机视频,交流着今年小麦春季田间管理的注意事项。
眼下正是小麦生长时节,陈振海的麦田里旺长比较普遍,部分田块草害严重。担心影响夏收产量的他,用手机给朱新开发送了求助信息。虽因当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不能赶往现场,但为了不耽误农时,朱新开便采取了“网络直播”的方式进行远程指导。
“虽不能亲临抗疫一线,但仍想发挥我们的力量,为广大农民朋友服务,稳固战‘疫’的大后方。”朱新开对《中国科学报》说。
朱教授的直播间
“小麦根部有些腐烂怎么办?”“什么药剂对猪秧秧、播娘蒿防治效果较好?”“小麦春季田间管理该注意什么?”最近一段时间,朱新开每天都能收到十几条这样的求助信息。
作为一位长期坚守在苏北农村,开展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和应用的“资深”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往年,朱新开都会在作物生长关键时期下基层,在农家小院、田间地头,帮助农民解决最实际的种植生产问题。然而,这场席卷全国、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这样“面对面”的交流无法如期而至。
面对迫切的需求,朱新开大胆尝试了“网络直播”的方式进行农业种植生产教学和答疑解惑。
“网络直播给很多人的印象可能是年轻、新潮,看似和农业这个传统行业不相干,很多人刚开始会不接受。但实际上,网络直播实时性、互动性强,可以实现需求者和供给者的精准对接,应当成为一种被认可的技术推广方式。”朱新开说,对于这种新型方式,他本人也经历了从不适应到逐渐接受到熟练运用的过程。
朱新开的直播间开通至今,已吸引了众多粉丝。他每天都会按时上线为大家解疑答惑,通过直播传授稻麦种植系列知识、发送各类市场政策信息。
农民们表示,这种方式不仅新颖有趣,而且还能解决眼下生产技术指导欠缺的“燃眉之急”,纷纷给予好评。
“永久牌”引路人
除了被农民刚认可的“主播”身份,朱新开还有很多身份和头衔。然而,对他而言,更重要的是他用自己的行动在乡亲们心中收获了信赖,是他们心中“永久牌”的乡村振兴引路人。
近年来,朱新开先后承担了农业农村部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试点项目、江苏省科研院校农技推广服务试点项目。每年有100多天时间,他奔走在江苏及周边省份各县区,开设农业课堂、进行现场指导。在江苏姜堰、海安、响水、灌南、睢宁等地,成立驻村“科技扶贫工作站”或“专家指导站”,定点开展科技扶贫与技术推广工作。
“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交流,才能发现农民的所需、所想,解决农民最实际的问题。”朱新开表示。
除了长期给农民手把手、面对面地传授知识、讲解技术,朱新开还重视农村人才的“补充式”培养。通过构建“省级技术推广专家+市县级技术推广专家+乡镇技术人员+N个家庭农场主与种植大户”的四级联动技术协同推广与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家庭农场主与种植大户能直接获得新技术、新知识,并应用于生产,而且一批市县级技术推广专家与乡镇技术人员被培养起来,增强了农业技术推广的后劲。
“再好的科研技术,只有应用到实际生产、农民手中才算是真正有价值的。我们要当科技创新的‘生产者’,更要成为成果推广的‘搬运工’。”朱新开说。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