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正确认识和规范使用高校人才称号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指出,不将高层次人才等同于人才称号获得者,不把人才称号作为评价人才、配置学术资源的唯一依据,不单纯以人才称号获得者数量评价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扭转以“帽子”为牵引建设人才队伍的不良倾向。
近年来,教育系统以实施人才计划为牵引,吸引和集聚了大批高层次优秀人才,带动高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由于人才评价制度还不够合理,体制机制还不完善,改革举措落实还不到位,“唯帽子”的问题依然存在,亟须通过完善制度予以克服。
教育部人事司负责人就推进人才计划改革提出四点措施,一是精简教育领域的各类人才计划,对原有人才计划进行优化整合。二是强调在相同层次人才计划实施中,高校要避免重复推荐人选,同一人才在计划支持期内只能获得一项。三是要求认真检视正在实施的人才计划,明确定位,完善制度,依法管理。四是提出对人才计划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实施成效不佳、重复支持、没有实质性支持举措的要及时终止。
上海大学教授叶志明指出,当下的人才计划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切实扭转以“帽子”为牵引建设人才队伍的不良倾向,必须彻底取消“人才称号”,让教师回归到教授、副教授、讲师这一正常的学术序列当中。
他表示,“人才称号”的出现主要基于高校短期政绩观等需要,却造成了资源配置不公平、科研人员信誉缺失等问题。创造一顶“帽子”,又要高校用好这顶“帽子”,事实上存在诸多矛盾。
针对取消人才称号是否会对正常的人才引进造成影响,叶志明表示,虽然会造成高校的短期不适应,但从长远来看更有利于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调动潜在人才的积极性。他指出,当下还存在一种现象——高校并没有把原有师资队伍中的高水平人才视为“人才”,而只是把外来引进的高水平人才视作“人才”。“实际上,重视、用好原有的师资队伍,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高水平人才自然而然就会流向高校。”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