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5米光学业务卫星在轨交付仪式在京举行。该卫星正式交付自然资源部,标志着我国自主建造并成功运行的首颗高光谱业务卫星进入业务化运行阶段。自然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凌月明出席仪式并讲话。
5米光学业务卫星于2019年9月12日成功发射,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会同卫星、测控、地面、应用等各系统建设单位,联合自然资源省级卫星应用技术中心,在自然资源、应急管理、生态环境、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农村、林业和草原等领域开展了行业应用测试,顺利完成全部在轨测试内容,为我国高光谱卫星业务化应用建立了基本卫星产品及指标体系。
凌月明充分肯定了卫星工程在轨测试取得的高光谱精细分类应用等成就。他指出,5米光学业务卫星是我国卫星产品高质量发展支撑我国行政管理高质量发展的典范,后续自然资源部将联合各有关部门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自然资源部将充分用好国产卫星遥感数据。在加强部内技术融合、做好卫星应用产品体系宣传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卫星高光谱应用潜能,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中充分考虑利用新型卫星遥感技术。二是做好卫星工程运控应用管理。及时总结应用经验、发现技术问题,促进后续卫星工程研发制造水平提升,实现卫星工程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三是加强部际沟通融合。做好与卫星工程各用户部门深度互动,实现部门间技术双向交流,互通应用经验,依靠高新技术,促进部门间工作机制更顺畅,破解管理难题更高效,充分发挥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使用效益。
据介绍,5米光学业务卫星在轨测试表明高光谱卫星在矿物、植被、水体、土壤定量化分析方面具有应用优势。矿物填图方面,在甘肃、青海、江西等成矿带地质矿产遥感调查中,形成多个区域矿物分布及丰度调查成果,有效识别工作区内褐铁矿、白云石、方解石等十余种重点矿物信息;植被参量定量分析方面,在内蒙古、江西、河北等地开展植被长势指标反演分析,精细识别植被叶面积指数等信息,为自然资源生态修复提供技术支撑;水体质量调查方面,开展了太湖等大型湖库以及大规模水产养殖区,水体透明度、富营养等级等水质信息的提取;在东北黑土地典型耕地区域内有效提取土壤有机质、沙化信息,识别土壤类型;通过高光谱与多光谱数据融合,成功开展了植被类型识别、农作物物种分类、道路材质划分等地表目标精细分类应用。
国防科工局、应急管理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科学院、战略支援部队航天系统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及代表共40余人参加仪式。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