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会现场
峰会现场 中科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供图
11月16日至17日, 2020中国精准营养峰会在上海召开。会议围绕精准营养核心内涵即精准评估、精准诊断、精准预测和精准干预,全面展示精准营养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前沿技术、应用转化的成果及产品等方面的信息,以贯彻融合创新理念的方式,高度注重与营养学界、医学界与产业界的强强携手,为推进我国精准营养事业共同出谋划策,为服务全民大健康提供沟通和合作的契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其关键点是“关口前移”,强调从治病到防病的根本性转变,营养科学的普及成为慢性病防控的一个重要的“前哨阵地”。围绕这一国家战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明确提出要提高国民营养健康素养,提升营养工作科学化水平。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肆虐,使人们更为珍惜健康和生命,也更为凸显了营养科学在促进健康、防治疾病中的核心地位。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人与人之间不仅在病理状态下表现出高度的个体差异,而且在生理状态下也有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在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生命与健康学院的执行院长吴家睿看来,系统生物学是实现个体化营养研究的重要手段。他表示,作为21世纪诞生的以整体性和整合型研究为特征的新兴交叉科学,系统生物学通过把个体的基因组、蛋白质组和代谢组等各种分子数据与临床信息、社会行为和环境等不同层级、不同维度的数据进行整合,从而能够完整地认识和揭示个体的复杂生理和病理活动。
《中国科学报》记者从会上获悉,精准营养借助多组学、可穿戴、影像学、生物信息学、人工智能等多种新技术和新理念,对不同个体提供量身定制的膳食和生活方式干预和指导,能更有效地促进健康和防控重大疾病。
汤臣倍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中心总监、中科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张旭光在会上介绍了精准营养应用领域的一个案例,即基于干血斑检测的精准营养解决方案。这一方案主要是基于干血斑检测技术、中国人自有健康数据库和维生素矿物质微片胶囊组装系统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维生素检测及补充方案。
“但整体来说,精准营养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广泛用于临床和公共卫生领域前,还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此外,从应用层面来看,也尚缺乏成熟的具体实施指导策略。” 张旭光说。
会议期间,《2020精准营养白皮书V1.0》对外发布。
本次会议由中国营养学会基础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健康科技创新分会、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研发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营养代谢与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共同主办,是继2017精准健康和精准营养国际研讨会后,就如何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精准营养在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中重要作用而召开的一次业界盛会。
据悉,会议主办方之一的中科院营养代谢与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依托于中科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研究所作为中科院在精准营养与慢病防控领域系统性布局的唯一一家研究机构,围绕“健康中国”战略,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打造精准营养与慢病防控研究机构,支撑健康产业发展;在发展布局上,研究所聚焦“精准营养与食品安全、慢病防控与健康促进、生物医学大数据与健康智库”三大特色方向,构建融“营养、大数据、健康”为一体的基础与应用基础创新体系。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