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慧 通讯员 金雨丰 李斯嘉 来源:澎湃新闻 发布时间:2020/10/6 16:23:21
选择字号:
复旦学者眼中的诺奖得主:一流的科研需要提出最重要的问题

 

北京时间10月5日,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哈维·阿尔特(Harvey J. Alter)、迈克尔·霍顿 (Michael Houghton)和查尔斯·赖斯 (Charles M. Rice)三位科学家,因“发现丙肝病毒”而获奖。
 
其中,诺奖得主查尔斯·赖斯 (Charles M. Rice) 与上海、与复旦有着深厚的渊源——他是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育部、卫健委医学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的学术委员会委员之一,过去曾多次来到上海,与上医的同行和学生进行交流。而该实验室主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党委书记袁正宏教授长期从事肝炎病毒研究,曾两次到赖斯实验室做访问。得知赖斯获诺奖,他第一时间发去祝贺邮件。
 
诺奖得主赖斯是怎样的人?两次到赖斯实验室做访问的袁正宏、曾在赖斯实验室从事博士后工作的易志刚讲述了赖斯其人。
 
两次到赖斯实验室做访问的袁正宏:赖斯善于发挥团队合力
 
1999年,袁正宏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访问教授,来到赖斯在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实验室,这是他第一次到赖斯实验室。
 
当时,丙型肝炎研究还处于早期阶段,赖斯团队正处于攻克丙肝病毒复制系统的关键阶段。令袁正宏印象最深刻的是,团队成员在赖斯的领导下,围绕着丙肝病毒复制效率问题,合力攻坚克难。“他们合力、围绕一个目标,举全实验室的力量,来做攻克。”“这是一个很有凝聚力的团队。赖斯把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当作重要的组成部分,平等交流、沟通,氛围很好。”
 
不仅如此,每隔一到两周,赖斯还会请课题组一起做轻松的交流,减轻科研的压力。赖斯自己还掏钱请大家喝啤酒,营造轻松氛围。通过大家的努力,HCV亚基因组复制子模型的复制效率终于取得突破。在袁正宏看来,赖斯是一个很有亲和力、很谦虚、善于发挥团队合力的人。
 
2002年,袁正宏作为访问学者,第二次来到赖斯位于洛克菲勒大学的实验室。赖斯是多学科合作传染病中心主任。这个实验室集结了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洛克菲勒大学等大学多个团队,共同进行跨学科病毒研究,“基础、工程、结构的科学家都进来了。大家在赖斯的领导下,一起攻关研究。”右上角为2002年袁正宏访问结束时赖斯的留言。在赖斯印象中,袁正宏是个精力旺盛的人,所以称他Turbo。
 
右上角为2002年袁正宏访问结束时赖斯的留言。在赖斯印象中,袁正宏是个精力旺盛的人,所以称他Turbo。
 
实验室有40人左右,在当时算是比较大规模的实验室。袁正宏在其中体会到了跨学科研究的乐趣,“从事结构生物学、药学研究的人都加入进来了”,做系统、全面的研究。同时,很多公司通过技术转让、产业化,让实验室成果进入到药物研发阶段。
 
据袁正宏回忆,赖斯本人90年代就来过中国。21世纪,赖斯作为医学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的学术委员会委员之一,每隔两年就会来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做学术报告和交流,并对实验室做指导。
 
2012年上海召开第十四届国际肝炎和肝病会议,邀请赖斯前来指导。赖斯在会上指出:“期待丙肝病毒的研究思路和策略为慢性乙肝的研究指出新的方向。”2012年,赖斯参加在上海举办的第十四届国际肝炎和肝病会议并做报告。
 
2012年,赖斯参加在上海举办的第十四届国际肝炎和肝病会议并做报告。
 
在袁正宏看来,赖斯是一个专注、共享、合作的人,他帮助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建立了丙肝实验室,同时,也与学校在丙肝复制机理方面进行科研合作,他欣然接收复旦最优秀的学生过去交流、培训。
 
在赖斯实验室3年的博士后:赖斯对待科研非常严谨
 
易志刚,现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副研究员。博士毕业后,他曾作为优秀学生代表,被袁正宏推荐交流到洛克菲勒大学赖斯实验室从事博士后工作,在该实验室三年。
 
“谦和、宽容”这是易志刚对查尔斯·赖斯的印象。据他介绍,在实验室,科研工作者们总是亲切地将赖斯唤作“查理”。
 
与谦和个性形成对照的,是他对待科研工作的严谨态度。易志刚回忆,参加工作组会时,赖斯时常就科研进展提出建议,并在日常聊天中分享彼此的心得,其中“严谨”二字总是他反复强调的关键词。
 
“赖斯经常提到,一流的科研需要提出最重要的问题,并找到最合适的解决方法,而贯穿其中的便是对科学的严谨态度:一是对实验数据的严谨,二是对科研逻辑的严谨。”
 
有一次,易志刚在操作病毒蛋白多肽切割实验时发生失误,去请教赖斯。“他观察了我重复实验步骤后,敏锐地意识到,这和他本人二十多年前做过的一次实验有相似之处,并立刻指出了实验中可能需要修改、优化的步骤和之所以需要这样做的原因。”
 
多年过去,易志刚对这件“小事”依然记忆犹新,“他强大的记忆力和对科研工作的严谨态度让人钦佩。”
 
易志刚表示,在2011年的一封邮件中,赖斯曾勉励像易志刚一样的科研工作者们,珍惜科研和学习的机会,珍惜宝贵的时间,希望大家做出像诺贝尔奖一样的重要科学贡献。“他总是这样,鼓励我们自由探索具有挑战性的课题,不必有后顾之忧,真正做出重要的科学贡献。”易志刚说,这既是对晚辈学者的要求,也正是他对自己科学精神的期许和诠释。
 
“他和我们这里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合作,我们这里不少学生都曾经得到过他的指导。”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授闻玉梅说。而闻玉梅和袁正宏都曾经在访问时,与赖斯交流过乙肝病毒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关专题:2020年诺贝尔奖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