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晨阳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0/1/10 11:06:18
选择字号:
“科”之大者,为国为民

2019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隆重颁发给中国科学院院士曾庆存和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一位志探风云数十载,带领中国气象事业迈入国际先列;一位为国深潜半甲子,研制出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

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应时代之需,解国家之难,为党和人民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2000年至今,已经有33位科学家登上了国家最高科技奖的领奖台。袁隆平、刘东生、师昌绪、程开甲、屠呦呦……他们的名字熠熠生辉;铸就国防体系、充实天下仓廪、丈量祖国山河、高悬济世之壶……他们的功绩彪炳史册!

廿载以降,国家科技奖励大会早已不仅仅是国内科研界一年一度的盛会要闻,更是中国科技人员心中的一枚精神图腾。包括最高科技奖得主在内的众多获奖科学家们,也为无数同行树立了科技报国的榜样。

近年来,国家科技奖励经历了数次变革。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迎来第三次大修:将推荐制改为提名制,让申报渠道更加通畅;奖励对象由“公民”调整为“个人”,鼓励外国人在中国作出科技贡献……

2020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将进一步深化改革:国家自然科学奖提名书取消填写论文期刊影响因子的硬性规定,鼓励发表在国内期刊的论文作为代表作;选择国家自然科学奖开展外籍专家参评国家科技奖试点,2020年向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开放……

以众人热议的“国家自然科学奖评选摒弃SCI他引次数”为例,这一举措被学者誉为“学术评价发展与进步的里程碑事件”,有望成为破除“唯论文”顽疾的一柄利剑。而“鼓励发表在国内期刊的论文作为代表作”,也被认为预示着“国内期刊的春天”即将到来。

其实,纵观历年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并不是人人都发表过高影响因子的论文。不管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还是中国本土第一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屠呦呦,他们最重要的工作都没有发表在 SCI期刊上,而是发在了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办的《科学通报》上。

这些研究成果的影响力,远远不能用影响因子来衡量;他们对世界人民做出的贡献,也不会因为发表在本土刊物上而有所局限。

因此,国家科技奖励做出的这些调整,正是回归奖励初心,弘扬科学精神的具体体现。这些探索和努力,更是为了让国家科技奖励真正凸显科技报国、科技惠民的初衷。

我们还欣喜地看到,2019年度国家科技奖励获奖项目中,再次涌现出一大批有力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切实解决人民生活问题的成果:从寻找低碳清洁能源,到保障食品清洁安全;从防治农田虫灾病害,到构建新型医疗方案;从助力绿色发展实践,到升级救灾应急技术……

真正是“科”之大者,为国为民。

我们期待,包括国家科技奖励在内的中国科技奖励体系,能越来越完善,越来越“科学”。

我们希望,中国的科学技术工作者,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创造一个又一个新的辉煌。

我们相信,合理健全的科技奖励制度,不仅能让科技人员过得越来越好,更能让国家和人民获益匪浅!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的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