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凤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19/9/30 13:24:04
选择字号:
六院士携知名学者、企业家分享科研“秘闻”

 

六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多位主持、参与国家级重点项目工程的学者,“长征五号”火箭首飞任务“01”号指挥员,知名企业家校友……9月29日下午,一堂特殊的主题思政课在东南大学开讲。这些学术大咖及业界精英,以现场讲述或视频祝福的方式,与师生们分享他们的科研故事并送上对祖国70岁生日的祝福: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建国勉励教师们终身学习,中国工程院院士缪昌文勉励同学们要有做大事的胆量和坚定的信念;“FAST”天眼支承索网安装技术支撑者郭正兴教授分享他毛遂自荐参与该项目的故事;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执行院长魏海坤讲述他们为我国的南极科考建设能源装置,其中一位教授不幸殉职……

一封自荐信叩开FAST合作大门

这次课程的主讲人和参讲者可谓星光熠熠,中国工程院院士钟训正、王建国、陆军、缪昌文、倪光南、韦钰或现身说法,或以视频的形式分享他们在东大的求学时光,并激励师生嚼得菜根、做得大事。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建国师承建筑名家,硕士生阶段师从刘光华、钟训正、张致中等教授,后又跟随齐康院士攻读博士学位。如今,王建国院士已经培养了100多位博士生和硕士生,被学生誉为“种桃、种李、种春风”。在王建国考虑,“随着科技发展,只有知识传授不够,知识学习和认知方式在发生改变,教师也要终身学习。”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建国 东南大学供图

2018年10月通车的港珠澳大桥,是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创造了世界桥梁建设的多项世界之“最”。由东南大学缪昌文院士领衔的技术团队,为港珠澳大桥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施工性能的稳健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现场,缪昌文勉励同学们,要有做大事的胆量、容忍他人的度量;有坚定的信念,高尚的品格;要勤奋学习,学会自我约束和克制。

中国工程院院士缪昌文 东南大学供图

你也许不知道,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的支承索网安装,源于一份自荐信。信的主人便是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郭正兴。

“2010年底,听说国家天文台要建FAST,需要巨型索网,我立即给南仁东团队写了一封自荐信,介绍了10年来承担过的房屋建筑工程。”幸运的是,郭正兴很快便收到好消息,2011年初,他的团队便开始与南仁东团队合作,承担了FAST索网工程预研工作,参与了高性能钢索研制,协助解决了大跨度索网安装的技术难题。

“对科学精神的追求,是我们这代科研工作者的情怀,而没有10年近百项工程的经验积累,也不会有项目的成功,所以要实实在在做科研。”郭正兴鼓励青年学子。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郭正兴 东南大学供图

为南极科考虽死无悔

“很多人问我,01号指挥员是不是就是报火箭发射倒计时的那几个数?”当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副总工程师、“长征五号”火箭首飞任务“01”号指挥员胡旭东与大家分享这段趣闻时,现场传出会心的笑声。

“航天事业是万人一杆枪,涉及控制动力测量系统数万台设备,01指挥员相当于大管家,通过一道道指令,统筹协调发射进程有序前进,要精确到每一分每一秒。”

80后的胡旭东与妻子相识于大学校园,两人是同班同学,感情甚笃。但胡旭东每年仅有三四个月的时间与家人相聚,这让他非常愧疚。对他来说,通过视频检查女儿的作业,给孩子们买生日礼物,都是难得的亲子互动。

但在他看来,“长相厮守、风花雪月是一种幸福,为国奉献、献身航天是另一种幸福。”他鼓励学弟学妹,要将自己的人生理想与祖国的发展融为一体,顺势而为,大有可为。

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副总工程师胡旭东 东南大学供图

当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执行院长魏海坤和4位教师站到舞台上时,在他们身后,出现了一张照片。照片上的人,看起来儒雅敦厚。这是该院因公殉职的教授郝英立。

魏海坤介绍,2007年,我国在南极昆仑站所在的冰穹A搭建了一套由外国为主研制的天文科考支撑平台,并陆续安装了天文望远镜等仪器。当时双方约定,数据共享。但几年下来,我国科学家越发感觉被人“卡脖子”。

国内天文界研究人员决心携手改变这一现状。2009年9月,东南大学和紫金山天文台合作,为中国南极科考站安装自主研发的天文科考智能支撑平台。

南极气候恶劣,仪器要耐受零下八九十度的恶劣气候,东大的科研团队便将仪器带到西藏羊八井地区,模拟冰穹A低压低温环境,测试仪器性能。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执行院长魏海坤(左二) 东南大学供图

2010年10月,雪龙号出发在即,设备还在研发,郝英立和同事乘机到拉萨,按照惯例,应该在拉萨休息一天让身体适应一下,但郝英立放弃休息,当天夜里赶到羊八井,结果第二天一早就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等大家把他送到拉萨就医时,已经回天乏力。

但这并没有影响科研人员的斗志,如今,他们研发的全年24小时不间断供电的“极地移动电源”已经在南极运行,这也是我国首个投入试行的国产极地无人值守电源。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预见未来:“天关”卫星“前传” 跨能量尺度原子核结构研究获突破
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国之重器通过验收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