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冯丽妃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9/9/25 23:39:05
选择字号:
岩溶地质研究助力科技扶贫
“全球岩溶动力系统资源环境效应”国际大科学计划研讨会召开

9月24日,“全球岩溶动力系统资源环境效应”国际大科学计划研讨会在广西桂林召开。全国政协常委、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朋德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中国、奥地利、巴西、俄罗斯、泰国、波兰、法国等20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自2016年11月“全球岩溶动力系统资源环境效应”国际大科学计划正式启动以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作为牵头单位,组织40多个国家6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和地勘单位在国内外开展了相关工作,在岩溶地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研发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有力促进了岩溶地质国际合作与交流。

近三年来,科研人员通过开展岩溶地质基础研究,探索出土壤改良、造林种草、选择和培育水生植物等人工干预固碳增汇途径;研究出迄今时间精度最高、连续64万年以来的亚洲夏季风变化历史,为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趋势提供重要参考;调查评价了627处岩溶地质遗迹和3000多处具有开发价值的岩溶洞穴,为岩溶地质遗产地、世界地质公园保护提供地质方案。

相关单位通过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因地制宜形成了生态移民与科技扶贫相结合的“肯福模式”,生态修复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果化模式”、“毕节模式”等生态产业模式,以岩溶景观资源成功打造了“生态旅游”模式。相关模式在全国300多个县推广,带动近千万人脱贫。岩溶地下水“调查—探测—评价”技术方法体系和有效开发利用模式的建立,支撑解决了岩溶石山严重缺水地区20万人饮用水困难,为保障300万人提供了饮用水源保障。研发的岩溶塌陷监测预警技术体系在广东广州、湖南宁乡等地得到了大规模推广应用,为重大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岩溶塌陷治理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通过实施大科学计划,岩溶地质研究所先后与泰国、斯洛文尼亚、斯洛伐克等代表性岩溶区发育的典型国家达成合作建立监测站协议,进一步完善了全球岩溶环境监测网点;完成中国南部及东南亚地区岩溶环境地质系列图,发布了由40个国家参与完成的1:1000万全球岩溶分布图;举办了多次国际学术会议和3期国际培训班,来自28个国家的96名学员参加培训,岩溶地质科技国际合作得到加强。

会上,来自中国、美国等国家的专家先后做了“石笋古气候重建”、“美国得克萨斯爱德华含水层水资源管理”等专题学术报告。下一步,“全球岩溶动力系统资源环境效应”国际大科学计划将着力推进全球岩溶关键带监测网站建设和对比研究,在岩溶碳循环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石漠化治理与生态修复、景观资源—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力求取得新认识、新成果;推进岩溶地质调查研究向地球深时、深部发展,调查研究碳酸盐岩形成环境及时空演变,为认识地球大气演变、大陆漂移、生命演化提供科学数据;探索古岩溶在区域差异、垂向上分带、时代分期上的发育特征,为固体矿产、石油天然气和地热资源的勘探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