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弘宇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9/9/2 11:45:26
选择字号:
神秘星球“躲猫猫”!火星合日来临,最近联系不上火星了

 

中新网9月2日电(李弘宇)“就像巨大篝火两侧彼此相对的舞者”,每隔两年多,火星都会“跑到”太阳的另一侧,与地球隔“日”相对,几乎无法“看到”彼此。

9月2日,这个被称为“火星合日”(又名“火星合相”)的天象将再次上演。不仅天文爱好者们几乎观测不到火星,火星上的探测器们也不得不与地球“失联”一段时间。可能就有小伙伴们问了:“火星合日”到底是啥,还能给探测器带来影响?

火星“躲猫猫”,大约每26个月来一遭

“火星合日”,是指地球与火星在环绕太阳运转的过程中,抵达特殊的位置,使得火星-太阳-地球连成一线。

从地球的角度看来,火星就像“躲”在了太阳背后,被完全遮蔽。这时,太阳强烈的辐射将会干扰甚至切断地球与火星之间的通讯。每隔大约26个月,这种天象都会出现一次。

9月2日,火星、太阳与地球将正式连成一条直线,火星与太阳的夹角最小时将只有1度4分,而火星也将在太阳的眩光中“消失”。

如果能够观测到火星,由于它此时位于距离地球最远的位置上,火星也将看起来非常黯淡且极为渺小。

地球与火星通信切断,探测器暂时“失联”

据报道,当“火星合日”发生时,太阳会从其日冕中喷出热的电离气体,而这种气体会一直延伸到太空。

这个时候,如果工程师试图与火星上的探测器通信,电离气体就可能会干扰无线电信号并导致深空探测器发生意外行为。、

收不到地球上信号,探测器们就要“停工”了?当然不会!美国宇航局(NASA)称,尽管“火星合日”会对探测任务带来一些风险,但火星探测器的自动驾驶等系统都已久经考验。

据报道,NASA工程师们已提前给远在火星的探测器们下达了任务指令。

虽然陆面探测器“好奇”号火星车将暂停行驶,其搭载的摄像机停止拍摄画面,“洞察”号无人探测器的机械臂也暂不移动,但探测器的科学研究工作仍将继续。

与此同时,在火星轨道上飞行的“奥德赛”探测器和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将继续从“好奇”号和“洞察”号收集数据。另一个同样在火星轨道上的火星大气与挥发演化探测器(MAVEN)也将继续收集它自己的数据,但不会提供信息传送服务。

NASA称,和远在火星的探测器们“失联”,会一直持续到9月7日。在此期间,只有“奥德赛”号会尝试“打电话”回家。由于指令早就下达,许多工程师们也会利用这段时间休个假。

而当火星与地球的联系恢复后,工程师们将把探测器们发送到深空网络上的“作业”下载下来,检查其中的错误。

据报道,在火星轨道上,还有欧洲航天局的“火星快车”号和印度的“火星任务”1号探测器。虽然欧洲和印度没有详细说明将如何应对“火星合日”,但分析称,他们的探测器可能也将受到类似限制。

看不到“火星合日”别慌,这些火星天象可以!

对天文爱好者、深空探索者而言,“火星合日”实在太不友好了:从地球望去,火星完全被太阳遮蔽了,什么也看不到;而位于火星及附近的探测器也基本“失联”了……不过,别慌!还有这些火星天象可以关注!

——“火星冲日”:观测火星的好时机

与“火星合日”相似,天空中每隔26个月也会发生一次“火星冲日”现象。这个时候,火星与地球、太阳几乎成一条直线,地球处于太阳与火星之间。火星与太阳就像在玩捉迷藏,你升起时我落下,你落下时我升起,观测火星不再受日照的影响。

另外,由于在“冲日”时,火星与地球的距离达到了极小,且火星向阳的半球完全朝向地球,因此冲日前后是观测火星的好时机,人们几乎可彻夜欣赏到这颗明亮的红色星球在夜空中闪耀。

根据地球和火星的公转轨道根数计算,下一次的“火星冲日”将发生在2020年的10月13日左右。

——“火星合月”:每年都有,肉眼可见

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天象,“火星合月”基本上每个月都会发生,但由于火星观测受条件好坏的影响,这一天象可观赏性也会有所变化。

通常情况下,“合月”是一种广义上的概念。当月亮正好运行到一颗亮星附近几度时,就可以说这颗星合月,或月合这颗星,是观赏亮星很好的机会。

今年11月24日、12月23日,如果天气晴好,我国的天文爱好者们用肉眼就能于夜空中看到“火星合月”。而如果用放大50倍以上的高质量望远镜观赏,效果将更佳。从望远镜看去,火星就像个红色的大球,非常美丽。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