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晨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9/5/28 15:01:49
选择字号:
产权信息服务:“双一流”的重要节点

首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授牌。国家知识产权局供图

■本报记者 李晨

5月22日,首批23家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下称服务中心)在广州正式授牌,它们均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和教育部联合确定并给予重点指导与支持。

记者从同期举行的首届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研讨交流活动上获悉,从2017年12月《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实施办法》(下称《办法》)印发以来,“服务中心是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节点”的认知已经逐渐成为共识。

“双一流”建设的共性问题

“随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加速推进,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需求将会日益增强。如何推动服务中心建设与发展进行全面规划、统筹协调,采取有效措施推动产权信息服务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其实已经成为我们高校发展中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共性问题。”中山大学副校长邰忠智在会上说。

他认为,在用高水平的科技创新支撑高质量的高等教育过程中,知识产权越来越具有一种不可替代的作用。产出高质量的知识产权,营造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的良好生态,已成为高校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和服务能力的重要保障和推动力。“知识产权管理与服务已经成为‘双一流’建设当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办法》一经推出,就得到全国高校积极响应,创造了很多经验和做法。邰忠智举例说,国内高校第一家挂牌成立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的同济大学,在挖掘竞争优势、开拓知识产权服务方面做出了样板;哈尔滨工业大学在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专利信息利用、专利转化运营等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通过优质管理提升专利指标,通过专利转化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作为首批服务中心代表,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吴业春介绍,2018年,该校以图书馆为主体,成立华南理工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拥有知识产权相关文献资源近10万种、以工科为主的数据库80多个、专利数据库15个,并且配备了一支学历高、素质高、业务精的人才服务队伍。服务中心成立至今已在科研团队、学校决策、企业创新、地方政府四个方面开展近20项重点专利服务项目,并在科技成果评价、专业信息利用培训方面取得较大成绩。

在高校之外,一些社会机构也在为高校开展专利信息培训,有的还同高校共同成立知识产权联合实验室,培养知识产权服务人才。

示范引领的“压力山大”

数据显示,近5年,高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了超过65%的国家自然科学奖和超过70%的国家技术发明奖,同时高校授权专利数量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授权发明专利数量仅次于企业,是科研机构的3倍。截至目前高校持有有效专利近50万件,占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比例超过18%。这充分表明高校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知识产权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

不过,与会高校代表也承认,高校专利转化率偏低的问题依然存在,高校为国家解决卡脖子问题提供有效支撑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同济大学副校长江波说,首次授牌的23家服务中心,实际上只占高校的1%都不到,“我们深感既光荣又有责任,要做好示范性、引领性的作用,压力是很大的”。他认为,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国际合作和交流的职能,每一项都与知识产权有直接的关系。

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何志敏指出,服务中心要结合学科优势,积极作为,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努力成为全国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体系重要节点;要加强能力建设,为高校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提供全链条的高质量服务;要主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和区域重大产业需求,开拓创新,积极融入并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

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滋指出,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与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新时代、新形势下,要以服务中心建设为新抓手,推动高校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工作取得更大突破。要强能力,持续强化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队伍建设,提升知识产权信息检索分析咨询服务能力;要建机制,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纳入高校科技创新工作中,为高校科技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提供服务;要提质量,以服务中心建设为契机,完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机制,优化知识产权资助政策,严把申请质量关,促进成果转化。

《中国科学报》 (2019-05-28 第8版 知识产权)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究或摆脱光子时间晶体对高功率调制依赖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