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秦志伟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9/7/22 16:48:17
选择字号:
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启动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在黑暗中探索科学之谜

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二期项目施工现场

科研人员开展暗物质探测实验

80年前,自从暗物质概念被提出以来,科学家们对其实验侦测就没有停止过。

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锦屏山交通隧道,是世界第二深埋隧道。而就是这个地方,却吸引着全世界探寻暗物质科学家们的关注。

2010年12月12日,由清华大学和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建设的我国首个、世界最深的极深地下实验室——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CJPL)正式启动使用。当时,美国《科学》杂志报道了这一消息。

2019年7月20日,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作为“十三五”期间优先布局的10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之一,正式启动建设二期工程,这意味着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将由校企合作平台升级为国家平台。

科学家们期待,这个“黑暗”的地下实验室能在侦测暗物质上有重要进展,进而揭开21世纪现代物理学天空中的“两朵乌云”(暗物质和暗能量)之谜。

科学家们也清楚,只要“看”到那梦寐以求的暗物质,就有可能取得一个诺贝尔奖级的成果。

等待一次载入史册的碰撞

人类对宇宙真的了解吗?答案是否定的。

今天,我们可以观察到几乎所有不同波段的宇宙,可以说是一览无余的“看”到了整个宇宙。但万万没想到,我们所“看”到的浩瀚宇宙竟然只是它的一小部分,而大部分是没有观察到的暗物质和暗能量。

天文学的众多观测数据和结果表明,暗物质广泛存在宇宙的各个角落,约占整个宇宙物质质量的85%。

然而,截至目前,暗物质还只是基于天文宇宙观察的引力效应推测出的大胆猜想,并没有真正直接实验侦测到它的存在。

“要想真正侦测到‘看不见’的暗物质,就必须发展新的探测原理和新的探测技术,还要在物理概念和理论上有新的突破。”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清华大学特聘客座教授李金告诉《中国科学报》。

但这对于科学家们来说,是困难的。正如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研究员、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副主任李元景所说,现代物理学的重大突破往往需要极端的实验条件。

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正是建在垂直岩石覆盖度达2400米的地下,2010年投入使用后,清华大学主导的CDEX实验组和上海交通大学主导的PandaX实验组相继入驻,他们主要的研究对象就是暗物质。

当前暗物质探测方法大体分为直接探测实验、间接探测实验和加速器实验。根据其各自特点,可以将其形象地比喻成“入地”“上天”和“人造暗物质”。

不难理解,间接探测实验通常在太空中进行,目的是减少地球大气层的干扰,如2015年底我国发射升空的“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器。加速器实验则希望通过普通粒子的对撞来产生暗物质粒子。

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探测暗物质的方法属于“入地”,即在地下放置暗物质探测器,等待暗物质撞上来。

李元景告诉《中国科学报》,探测器可以记录下所有与它产生碰撞的信号,通过对信号的分析来寻找暗物质。

“并不是说几种探测方法完全独立,它们各自探测到的结果可以相互印证。”李元景同时强调。

实际上,暗物质探测工作并不简单,但全世界无数个团队在做,他们都在等待一次载入史册的碰撞。

由“跟跑”变为“并跑”

在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正式启动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之前,实验室已经运行9年,目前入驻的两个实验组都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以清华大学主导的CDEX实验组为例,实验组利用一种具有特色的高纯锗探测系统,于2013年发表了暗物质问题提出八十多年来我国首个自主暗物质直接探测的物理结果,开始在暗物质直接探测的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2014年,实验组将自旋相关暗物质的灵敏度提高了一个量级,不仅得到了国际点电极高纯锗自旋相关暗物质探测实验的最好结果,而且还完全排除了使用同类技术的美国CoGeNT实验组宣称的发现暗物质的区域,这也是暗物质直接探测历史上第一次对疑似暗物质事例的确定性排除;2018年初,实验组又在一定范围内将暗物质直接探测灵敏度提高到当时国际最高水平,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国际物理学顶级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

在李元景看来,尽管没有直接探测到暗物质,但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我国暗物质直接探测实验从无到有,研究水平由“跟跑”变为“并跑”。

2009年之前,中国没有自己的暗物质地下实验室,许多相关研究无法开展,或者只能跟国外开展合作。

但是,清华大学研究人员从2000年开始暗物质实验研究起,为寻找地下实验室的努力就一直没有间断。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新华网发布了一条看似不起眼的消息,这引起了清华大学暗物质研究团队的极大关注。

“记者从二滩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获悉,国家重点工程雅砻江锦屏水电站的控制性工程锦屏山隧道日前双洞贯通。该隧道将长150公里的锦屏大河弯裁弯取直,使锦屏一、二级水电站实现最短距离连接。……”

看到消息后,清华大学研究人员无比兴奋。对锦屏山交通隧道的数据分析后,他们认为这极有可能是我国建设自己的极深地下实验室的一个良好契机。

随后,清华大学多次实地考察,并与二滩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现为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反复沟通和研讨,并得到其积极响应。2009年5月,双方签订合作协议和备忘录。仅用短短两年的时间,中国首个、世界最深的地下实验室正式启动应用。

这个“中国速度”令世界刮目相看,美国《科学》杂志以“Chinese Scientists Hope to Make Deepest, Darkest Dreams Come True”为题报道了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

目标是“弯道超车”

暗物质直接探测实验之所以在较深的地下进行,是为了减少宇宙线的干扰。李金介绍,宇宙线的粒子能量及穿透力很强,且宇宙线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它会在探测器上及其周围产生次级粒子或辐射等。

他进一步解释道,宇宙线将探测器介质及其周围物质转化为放射性物质,这些放射性物质不断地辐射出伽玛射线或其他粒子,它们会不定时地进入探测器并严重干扰对暗物质的探测。

目前减少宇宙射线干扰最经济有效的方式是依靠深层岩石屏蔽来实现。“实验室越深,宇宙线通量越少。”李金告诉《中国科学报》,2千米岩石下宇宙线通量比地表面减少近5个量级。

目前国际上研究暗物质的地下实验室有十多个,空间大小差别大,岩石覆盖度也大不相同。与其他国家的地下实验室相比,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岩石覆盖度最深、宇宙线通量最小、可用空间最大,并且具备交通便捷、电力及水源充足、基础设施完备等优势。

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启动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是二期工程,规划建设总容积约30万立方米,由8个通用型实验空间组成。一期工程的总容积仅有4000立方米,远不能满足国内外极深地下实验的空间要求。

对于清华大学来说,目前放置的暗物质探测器为10公斤量级的高纯锗阵列,而其投入运行后,将采用1吨量级的高纯锗陈列,是目前的100倍。

“暗物质就像一条鱼,以前用小网捕捞,未来可以用大网捕捞。”李元景向《中国科学报》作了一个形象地比喻。无疑,这将极大加快发现暗物质的时间。

其实,二期工程不仅仅是实验室面积的扩大,也将实现研究范围的扩大。

研究人员还有更大的目标,希望在短时间内将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建成性能指标未来30年内国际领先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实现“弯道超车”,让锦屏成为世界粒子物理学家的乐园,推动我国粒子物理和核物理领域的重大基础前沿研究率先取得重大突破。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事宜,请联系: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的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