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扬眉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9/7/22 9:37:02
选择字号:
四部委联合发文推进
数学研究能否走出中国自己的路?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也是重大技术创新发展的基础。
 
近日,为切实加强我国数学科学研究,科技部、教育部、中科院、自然科学基金委共同发布《关于加强数学科学研究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指出,要持续稳定支持基础数学科学,加强应用数学和数学的应用研究,以及持续推进和深化高层次的国内外交流与合作。
 
在我国,数学科学,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
 
部分引领 原创缺失
 
数学实力往往影响着国家实力。
 
近年来,中国学者在国际上发表的数学论文数量与质量都有大幅提升。据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数据,2006-2015年,中国的论文数量与被引频次世界排名一直稳居第2位,并不断缩小同排名第1位美国的差距。
 
而在7月20日,从大洋彼岸西班牙也传来一则好消息——在第九届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会闭幕式上,中科院院士、中国数学会理事长、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袁亚湘被宣布将继任为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联盟主席。
 
这是中国大陆学者首次当选国际数学领域学会的负责人。
 
“可见我国应用数学家在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领域发挥越来越不可替代的作用,事实上,当前我国在基础数学、应用数学的部分领域的研究已走在国际前列。”在现场参会的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会副秘书长刘歆告诉《中国科学报》。
 
然而,也不得不承认,我国的数学基础研究依旧很薄弱。
 
刘歆表示,“由于中国现代数学发展的起步较晚,学科、地域发展都不平衡。全国数学工作者很多,但是跟风研究较多,专注原创性研究较少。”
 
“缺少自己的特色。”南京大学数学系教授孙智伟也深表认同,他告诉《中国科学报》,应坚持数学家吴文俊先生的观点:走自己的路!
 
方案提出,鼓励科研人员瞄准数学科学重大国际前沿问题和学科发展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鼓励探索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方法,强化优秀人才培养,争取取得重大突破。
 
事实上,近年来,国家对基础研究支持力度加大。比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支持的国家天元数学中心西北、西南、东北、东南、中部五个地区中心相继建立,对数学各个领域的前沿方向的发展、交流给予持续稳定的资助。
 
“这对解决我国数学发展不平衡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刘歆说。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景中告诉《中国科学报》,对基础数学研究的支持,不能急功近利,也不宜过于集中。面要广一些,持续时间要长一些。“我国有些数学家长期关注一些基础数学问题的研究,有可能面临突破,应予关注。”
 
基础应用 相辅相成
 
从“卡脖子”的芯片与人工智能算法,到安全防卫的密码学,再到高端先进制造的材料科学......最初被认为“无用”的纯数学研究在诸多领域“落地”,并成为其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
 
“基础数学与应用数学并不对立,而是相辅相成,有时还相互转化。基础数学发展出来的理论或工具可能有助于数学应用,应用数学研究也会产生很有意思的纯数学问题。”孙智伟说。
 
张景中认为,做应用研究,常常在面临实际应用时需要更多支持。“因为把数学成果变为具体操作常常要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涉及更多方面的利益,通常是要靠专家论证确定立项。但有时创新成果得不到多数的理解和支持。这就需要有关方面做更多的调查研究,做更细致的工作。”
 
为推进数学与工程应用、产业化的对接融通,提升数学支撑创新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方案专门提到,支持地方政府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建设应用数学中心。
 
曾在德国和美国有过较长时间交流访问的刘歆看到,这些国家的企业界和数学家关系非常紧密,企业会和高校或科研机构也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比如设立横向项目、资助数学领域的学术会议、提供实习的机会等。
 
“在我国,这种关系还非常薄弱。由于企业对数学认识的局限性,往往避免不了重复投资与资源浪费。”对此,刘歆建议,企业应多与国家级学会交流,支持和鼓励对社会、企业有用的数学研究。
 
强化教育 储备人才
 
方案指出,培育优秀数学后备人才,加强国际合作。
 
在张景中看来,数学人才的培养,甚至科学人才的培养,从长远看要靠数学教育。“我国教育数学几十年的研究和教学实践效果表明,教育数学的成果进入教学,能够大范围大幅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我相信,随着教育数学的发展,几十年来国际上基础数学教育所面临的困难,将在今后10年到20年间得到解决的办法。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处于领先地位。”
 
刘歆从数学领域青年科研人员角度提出,目前面临着各类基金申请、职称评定、研究生资源有限等“负担”。他建议,国家能给优秀的数学后备人才更稳定的支持、更科学宽松的评价体系,以及更多选择研究生、建立团队的机会,这将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有巨大帮助。
 
“40岁之后的数学家除了自我追求外,还应重视指导培养研究生。”有着20余年教学经验的孙智伟建议,要把培养青年数学人才当成自己不可推卸的使命。不仅要传授数学知识,还要激发他们对数学的热情,注重培养他们的科研能力。
 
在国际交流合作方面,孙智伟建议,应注重互补,讲究实效,达到1+1>2的效果,不能流于形式,只追求表面轰动效应。“如果只是邀请一些大名人来做一两场报告,而本单位却没有做相关研究的学者,那就没太大实际效果。”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事宜,请联系: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研究生学位论文如何顺利通过外审和答辩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