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白皓 王鑫昕 来源:中青在线 发布时间:2019/6/18 19:30:40
选择字号:
我国地震预警为何成为公众热议话题
 
“滴10、滴9、滴8……滴1、滴0”随即居民小区里的大喇叭警报响起,居民们感觉到明显的震感来袭,家中的吊灯和鱼缸里的水开始剧烈晃动。
 
6月17日22时55分,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的一些小区在有震感前61秒得到了地震预警信息,许多市民用手机记录下预警警报,上传到网络,并在第一时间有序蜷缩到厕所的承重墙墙角避震。
 
与此同时,四川多个城市的市民发布消息说,自己在家看电视时收到了电视上的地震预警弹窗,也有人晒出自己手机上的截图,表明提前收到了地震预警信息。
 
地震预警信息“跑赢”了地震,这在灾后瞬间刷屏,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
 
这一次大规模有效的地震预警,源自四川省地震预警重点实验室、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与地方政府合作发出的预警信号。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地震预警重点实验室主任、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回国开始地震预警领域的研发、创业。
 
四川省地震预警重点实验室主任、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介绍地震预警系统。
 
“上个月刚与四川广电网络、北京酷云互动科技合作加强了电视地震预警,这次晚上10点多发生地震,很多人都在看电视。”四川省地震预警重点实验室主任、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18日凌晨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说,网上流传的大喇叭警报,来自成都高新区60个社区安装的地震预警大喇叭,这些大喇叭建在成都高新区80%社区的楼顶。
 
王暾说,一旦地震发生,在各地政府授权开通的区域里,内置有相关模块的电视就会弹出地震预警信息,公众也可以通过下载地震预警手机APP接收地震预警信息。
 
“我国是墨西哥、日本后,全球第三个具有地震预警服务的国家,我国地震预警成果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王暾介绍说,由世界气象组织的“第二届世界多灾种预警会议”今年5月在瑞士日内瓦召开,自己作为来自中国的唯一代表就“中国多灾种预警的进展”在大会上做了发言。
 
事实上,地震预警和地震预报并不相同。地震预报是对可能发生、但尚未发生的地震事件预先发出通告,地震预警则是在突发性地震已经发生、但还未形成严重破坏时发出警告。
 
地震横波具备较大破坏性,此次刷屏的地震预警,是利用了地震横波的传播速度慢于无线电波和计算机网络传播的速度。在地震横波到达之前,把监测到的地震信息通过无线电波或计算机网络提前发出,预警信息“跑”得快,地震横波“跑”得慢,就能起到预警效果,距离震中越远,预警提前的时间越长。
 
此次宜宾6.0级地震中,地震预警网为距震中51千米的宜宾市提前10秒发出预警,预估地震烈度5.2度;距震中80千米的泸州市提前18秒发出预警,预估地震烈度4.6度;距震中111千米的自贡市提前27秒发出预警,预估烈度4.1度;距震中124千米的毕节市,预警时间31秒,预估烈度4.0度。
 
王暾介绍说,之所以能准确发出预警信息,重要的一环来自提前安装好的一个个传感器,这与地方政府的投入建设密不可分。针对破坏性地震,目前这套地震预警网没有出现误报漏报情况,“在响应时间上,地震发生后,传感器处理地震波信号并传到地震预警中心的过程,日本需要9秒,而我们只需要6秒”。
 
王暾同时说,在预警系统响应之前的6秒或9秒中,地震波也正以3.5km/s的速度往外波及,所波及到的区域即为预警盲区,日本的预警盲区为31.5km,而中国大陆预警系统的预警盲区是21km。
 
现实中,早在2011年11月1日,汶川地震受灾地区的几所学校——四川省绵竹市汉旺中学、甘肃省文县城关镇二小、陕西省宁强县职业中学就依靠这套地震预警系统举行过一场地震预警演习,当时这套地震预警系统模拟汶川发生震源深度为10千米的8.0级地震发出预警,9000余名师生在破坏性地震横波到来之前开始疏散,有序到操场集中避险。
 
过去10年间,地震预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与相关部门联合建设的大陆地震预警网,已延伸至全国31个省(区、市),覆盖220万平方公里和我国90%的震区人口,成为全球面积最大的地震预警网络,已成功预警芦山7级地震、鲁甸6.5级地震、九寨沟7级地震等52次破坏性地震。
 
王暾同时透露,目前在发展地震预警的同时,自己正在进行地震预报领域的科学研究。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