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懿辉 王广兆 黄辛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9/5/6 14:56:07
选择字号:
卵巢癌诊疗“上海方案”让“最凶妇癌”可管控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吴小华教授正在向记者介绍相关情况
 
卵巢癌发病率居女性恶性生殖系统肿瘤第三位,致死率却长期高居榜首,堪称“最凶妇癌”。5月6日,记者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获悉:在肿瘤妇科主任、妇科肿瘤多学科综合诊治团队首席专家吴小华教授的带领下,该院卵巢癌研究团队率先开展晚期卵巢癌系统性可切除评价工作,将晚期卵巢癌初始手术完全切除率提升到56.8%;牵头完成国内首个多中心卵巢癌BRCA1/2基因胚系突变研究,填补中国卵巢癌患者人群BRCA突变数据研究空白;构建“卵巢癌全程管理模式”,涵盖遗传咨询、基因检测、家系预防、药物试验等……形成的卵巢癌诊疗“上海方案”,将卵巢癌这种令人色变的“杀手”变得可以被“管控”。
 
针对目前我国卵巢癌手术治疗现状,吴小华一直在全国各地演示卵巢癌细胞减灭术的手术技巧,并已专门设立卵巢癌手术培训班,推广卵巢癌手术切净重要性的理念,在“世界卵巢癌日”来临之际,他呼吁重视卵巢癌手术技巧的培训和推广,特别是设立妇瘤科专科医生培训、考核和认证制度。
 
据悉,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每年手术治疗卵巢癌1000余例,是我国收治卵巢癌患者最多的肿瘤中心,新近统计数2008年至2016年收治的卵巢癌患者据显示,五年总生存率为49.7%,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构建“精准预测”模型,晚期卵巢癌完全切除率达国际先进水平
 
卵巢癌发病隐匿,且因缺乏有效筛查及早期诊断措施,约70%的卵巢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属晚期,存在肿瘤的广泛播散和转移,5年生存率仅为30-40%左右。目前,晚期卵巢癌标准治疗方案仍然是最大程度的肿瘤减灭术和以铂类药物为主的辅助化疗。
 
吴小华表示,肿瘤减灭术通过手术切除减轻卵巢癌患者肿瘤负担,为术后化疗或靶向治疗提供有利的条件。大量证据显示,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可以改善晚期卵巢癌的生存预后,且这一获益与术后残留病灶的多少有显著关联,切得越干净生存时间越长,目前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将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目标提高至“完全切除”。
 
如何提高满意减瘤患者的比例一直以来都是妇科肿瘤医生亟待解决的问题。能否在手术前即可有效评价晚期卵巢癌的可切除性?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卵巢癌研究团队在吴小华的带领下,率先在国内开展晚期卵巢癌系统性可切除性评价工作,同时对以腹腔镜为基础的可切除性预测模型和以CT影像学为基础的可切除性预测模型进行了前瞻性研究,共161例晚期卵巢癌患者纳入到该项研究中。在引入上述两种可切除性评价方法后,初始手术治疗组与新辅助化疗组的完全切除率分别为56.4%及60.8%,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同时,该项研究还证实腹腔镜探查相比于影像学评估对于手术结果具有更为准确的预测价值。该成果首先在第49届美国妇科肿瘤(SGO)年会发布并发表于国际《妇科肿瘤学》杂志。据悉,目前该系统性可切除性评价方法已经向国内其他单位推广,深受同行好评。
 
除了术前评估进行个体化手术外,手术技巧也是晚期卵巢癌完全切净的关键。70%以上卵巢癌患者诊断时已出现了盆、腹腔广泛转移,除卵巢等盆腔脏器外,还累及上腹部脏器,吴小华教授率领的团队从10年前的盆腔“卷地毯”减瘤术、改良后盆腔除脏术,到目前的熟练腹部多脏器切除术。
 
填补基因突变数据空白,为卵巢癌“中国共识”提供证据
 
“研究发现,人体细胞内的BRCA基因突变与卵巢癌的发生关系密切,其中BRCA1和BRCA2均为抑癌基因,在调节细胞复制、遗传物质DNA损伤修复、细胞正常生长方面有重要作用,如果BRCA发生突变,就会丧失抑制肿瘤发生的功能,进而导致癌细胞大量繁殖,”吴小华说,“一般人群的卵巢癌终生发病风险约为1%,而BRCA1突变携带者的卵巢癌发病风险可高达40%,BRCA2突变携带者的卵巢癌发病风险可升高至11-18%。因此BRCA检测不仅能成为卵巢癌早期筛查的重要参考数据,对卵巢癌患者后期用药也具极具临床指导意义。”
 
然而,由于在我国BRCA检测大规模、多中心的研究数据缺乏。为破解在国际相关研究中长期处于“空白”的现状,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卵巢癌研究团队牵头完成了国内首个多中心卵巢癌胚系BRCA1/2基因突变研究。通过对826例卵巢癌患者的研究,发现在中国卵巢癌患者中,BRCA1/2基因突变概率高达28.5%。
 
该项成果在2016年国际妇科肿瘤(IGCS)双年会首次进行了发言报道,并发表于IGCS官方杂志。中国首个多中心卵巢癌患者BRCA突变研究数据的公布,也为学界提供了首个可靠的、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患者人群BRCA突变状况的数据,为进一步在中国卵巢癌患者中制定精准治疗方案、确立BRCA检测共识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依据。
 
据介绍,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卵巢癌研究团队在前期BRCA1/2突变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多基因检测手段对卵巢癌患者外周血及肿瘤组织同时进行检测。初步结果显示,除BRCA1/2胚系/体系突变外,目前已知卵巢癌发病相关BRIP1、RAD50、RAD51等基因胚系/体系突变亦占有相当比例,检测阳性率从之前的28.5%(胚系),约提高10个百分点(胚系+体系)。多基因检测能够对卵巢癌患者遗传发病风险进行更全面的评估,检出更多的遗传性卵巢癌患者,利于更有效的开展后续的遗传咨询及家系预防工作。此外,体系检测能够提供更多的药物靶点信息,助力精准治疗。
 
打造“全程管理”体系,让管控“最凶妇癌”成为可能
 
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妇科,每年开展卵巢癌手术超过1000例,其中近90%为晚期,超过40%为复发手术患者。为了给晚期卵巢癌患者提供满意的治疗,卵巢癌研究团队构建了覆盖初始治疗、复发治疗、随访及维持治疗的全流程治疗体系:针对初始治疗患者,评估肿瘤可切除性与患者耐受性,经过个体化的评估后,选择实施初次细胞减灭术或新辅助化疗;针对复发治疗的患者,通过二次手术风险模型的评估,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团队还编撰《卵巢癌患者术后随访告知书》、搭建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公众号服务平台,完善患者随访及维持治疗的流程。
 
针对遗传性卵巢癌,自2013年项目起,依托于BRCA突变检测项目,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开始初步的遗传咨询及检测工作。随着工作深入进行,数百例基因阳性患者及其家庭成员寻求进一步治疗干预。2016年起,医院卵巢癌研究团队与病理科合作,开展预防性的输卵管卵巢切除手术;并于2017年起启动妇科肿瘤遗传咨询门诊,为相关患者和家系管理提供了更加便利有效的途径。
 
此外,得益于不断开展的新技术以及临床试验,患者治疗的全过程均有机会得到国际上最先进的治疗理念、治疗手段以及治疗药物,从而最大可能的提高晚期卵巢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延长生存期,目前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牵头的国内外临床试验涉及遗传性卵巢癌诊断、PARP抑制剂、血管靶向和免疫治疗在一线、复发和挽救治疗。
 
吴小华表示,全流程的诊疗体系结合基因检测、遗传咨询与家系预防,配合药物临床试验,将有望使得晚期卵巢癌这种病死率极高的“最凶妇癌”变为慢性病,真正实现“晚期卵巢癌全程管理”。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