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卜叶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9/4/25 12:12:12
选择字号:
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任重道远

 

“从1946年埃尼阿克(ENIAC)诞生至今,计算机的体积缩小了150万倍,运算速度提高了56万倍,同时价格不断下降,这得益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近日,在第十四届中国电子信息技术年会上,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曼青如是说。

世界发展的动力离不开信息技术,实现信息技术的基本形态是节点加连接。信息技术的价值与连接的节点、数字平方成正比。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2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9.6%,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6%。“更多的连接需求,意味着对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更高要求。”吴曼青说。

重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早在1991年,人类就提出信息技术设施的概念,所有的人,城市、设施以及技术来支持信息的产生、使用、传输、存储以及销毁,这就叫信息技术的设施。

对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性,阿里巴巴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深有同感,他举例说,无人驾驶发展的挑战,不是无人驾驶技术本身,而是一个城市的基础设施。 “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应用,有时很辛苦,这跟一个城市是否拥有完整的信息基础设施来容纳这些技术有很大关系。”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表示,当今世界信息化发展很快,不进则退,慢进亦退。需要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信息资源深度融合,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进入大众视野。

吴曼青表示,信息基础设施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要支撑更多的领域基于其发展,即更多人在这里工作、生活和成长,形成赛博空间、数据总和。当前,中国正在做这件事,通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使世界更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如何解释人类已经通过手机、微信等各种方式联网,与网络密不可分,仍需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吴曼青认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将为人类提供丰富、高效的工具与平台,在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人与服务互联的基础上,还需进一步向网罗一切、时空压缩、虚实融合、协同共享发展,最终走向深入智能。无时无处不在的网络环境,将对人们的交流、生活和工作需求作出全方位、智能化响应,推动人类生产方式、商业模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等发生深刻变革。

“我们更需要张开双臂、连接一切可以连接的力量,做好信息基础建设及应用,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吴曼青说。

卫星联网实现天地一体化

实际应用对“连接一切”提出更多、更高要求。2008年,由于汶川发生地震,国外卫星服务中止十几个小时,救援人员无法获知灾区受灾情况,浪费了宝贵的救援时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志成表示,当时中国意识到建设卫星通讯系统的重要性,“通过将近8年的努力,这个系统终于建成了。现在,东至钓鱼岛,西至红其拉甫,各地情况都能一目了然,为应急救援提供了保障。”

近5年,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科技五院)完成了17颗军民商的通用卫星的研制,覆盖了整个亚太地区,并且实现了自主可控。

但是中国卫星通讯的仍面临局限。目前,34%的中国的远洋船员隔3个月才能与外界联系一次;远洋深海探测的天气数据,尚需通过别国卫星传送;5G基站预计超过800万座,需要利用卫星通信光覆盖优势,解决偏远地区基站建设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依赖于卫星通讯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如何实现?吴曼青介绍,把天上的骨干卫星进行联网,把低轨卫星进行互联,然后在地面构建地基节点网,并把地面的互联网、移动通信网进行互通互联,形成天地一体化的信息网络。

当前,该领域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2019年1月,美国铱星通讯公司下一代全球卫星计划的最后一批10颗卫星进入太空,至此该公司已经完成下一代全球卫星计划81颗卫星发射任务的75颗;3月,阿拉伯国家太空合作组织成立,11个成员国将联合研制人造卫星;4月印度空间研究组织成功发射一枚极地卫星运载火箭,将29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同时期,美国科技公司亚马逊提出,发射3000多颗卫星的计划,为全球没有互联网的地方等提供高速宽带服务。

中国目前也在进行整体的国家网络信息系统规划——建设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通过下一代移动通讯网、互联网、天地一体化与信息网络的深度结合,以天基信息网络为主体,构建一体化的天地网络将带动消费、工业、交通、通讯等等领域的发展,为全球范围的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提供重要的支撑。“卫星联网意味着海量信息可以集中到一处,涉及到各国的国家安全等敏感问题,很难实现全球化,因此中国需要建设天地一体化的信息网络。”周志成说,“目前,业界基本达成一个共识——国内资源和技术水平不足以支撑建设上千颗卫星的计划,中国只能支持建立一个覆盖全球的天地一体化的信息网络。”

实现数据资源的应用落地

与此同时,周志成介绍,目前中国欠缺的并非卫星制造技术,而是地面应用技术,应用的基础必须基于客观世界数据。

这也是过去5年,让王坚最头疼、交学费最多的一件事,“信息技术应用有三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一要有联网技术,二要有实现物物相连的基础设施,三要有真实世界数据,在计算角度探讨问题。如果没有真实客观的数据,谈不上信息技术的演进。”

他谈到,一个城市规划之处的交通容量问题,依据两个最基本数据,一是机动车保有量,二是城市机动车上路的数量。这两个数据怎么来?基于统计学方法推算,或站在路口数数。“尽管人类掌握了如此多的先进信息化技术,但对一个城市的理解依然很原始。‘路上到底有多少车?’没有一项技术能提供客观数据。”

最基本的统计没有做好意味着什么?“人类对城市的数据资源是不了解的。”王坚说。

他预测,数据不只具有管理城市的能力。在未来城市的发展中,数据资源将变成城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决定性资源,其重要性超过水资源、土地资源、电力资源。因此,要从资源的角度去探索数据。

与其他资源一样,数据资源同样面临浪费现象。比如,尽管对向没有车流,但车辆仍需等待红灯变绿后方可通行,造成时间、道路资源的浪费。为了实现道路红绿灯配时方案的智能化,王坚及其团队在杭州的所有高架红绿灯路口,为每一个红绿灯设计配时方案。结果发现,在没有增加道路面积,没有改变任何交通基础设施的情况下,仅依靠数据资源就完成了交通承载力的提升。

王坚表示,同样的想法可以适用于其他资源的管理中,比如水资源浪费、电力资源浪费。人类可以通过减少资源浪费,实现智能化城市建设。中国对数字开放的程度较高,具备全局统筹规划数据的基础,应该像规划土地一样来规划城市的数据资源。

同时,周志成强调,国家利益是第一位的,在中国没有保证国家利益,再强的商业也无从谈起,应该为国家守护好数据安全,实现全面的有效管控。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究或摆脱光子时间晶体对高功率调制依赖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