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辛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9/4/16 21:35:46
选择字号:
东方疝论坛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举行
专家建议加强静电纺纳米纤维材料研究

 

4月12日至14日,以“远见 未来 创见”为主题的第七届东方疝论坛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举行。据悉,专门设置的“材料与前沿—材料学专题论坛”,成为本次东方疝论坛的亮点。来自医用生物材料学界的专家与临床医生展开深入交流,期望能够有更多新材料的出现应用于临床。

医用生物材料的研究方兴未艾,临床期待疗效好、副作用少、价格适中的好产品,尤其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生物材料。与会专家与临床医生表示,这场材料专题论坛特别精彩,带来了生物材料领域最新的前沿信息,也期待能有更多创新成果应用于临床。

大会主席、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大外科主任教授唐健雄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我从事了二十多年的疝临床工作,以疝领域最为常见的腹股沟疝为例,从手术技术上来讲,多年来并没有太大的发展。近几年由于材料学的发展,希望在疝和腹壁外科领域有突破性的、或里程碑式的进展。为此,除了常用的合成材料外,我们目前较为关注可降解的组织再生型生物材料的发展。”

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理事、东华大学教授莫秀梅表示,高分子溶液在高压静电作用下射流形成纳米纤维,用平板、棒状接收装置就可以分别得到膜状、管状支架。另外,还可以通过特殊装置得到加捻纱线、块状纤维,或是取向的、有序排列的纳米纤维。

她介绍说,纳米纱支架植入动物体内,成功地在裸鼠背部异位成肌腱和在兔髌腱处在位成肌腱。此外,采用纳米纱线可制成具有内皮层和平滑肌层的双层血管支架,这样的双层血管支架植入到大鼠腹主动脉,在两个月时间可以再生动脉组织。”

同时,莫秀梅还介绍了静电纺纳米纤维填充管用于神经再生,及静电纺三维纳米纤维支架用于骨和软骨再生的研究成果。

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理事,复旦大学客座教授,上海松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何红兵在演讲时表示,静电纺技术于1937年就申请了专利,到现在这么长时间,特别是近十多年以来,随着再生医学的发展,全世界每年发表的论文有上万篇。但真正运用到临床上的不多。松力生物在全球首次报道成功用于临床。松力软组织诱导性生物材料最大优势在于基于纳米三维结构、超大比表面积基础上的超亲水性,这是我们的材料能够成功应用于临床最重要的基础。

据悉,目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由猪源纤维蛋白原和聚乳酸-聚己内酯共混后,经静电纺技术而制备的松力软组织诱导性生物支架材料,便于大规模量产,从而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以促进广泛应用。现如今,该材料已在腹股沟疝修补、妇科盆底修复展开了临床试验。其中,在腹股沟疝修补前瞻性、随机、对照、单盲、多中心的临床试验中,于2014年7月4日将全球第一例松力复合疝修补补片植入患者体内,在术后33个月的随访结果为,试验组患者无一例复发,无迟发性感染率、无严重慢性疼痛不适。同时,试验结果也证实了松力生物材料的具有合适降解和再生速率。

据悉,松力诱导组织再生的亲水性静电纺生物材料仿生人体细胞外基质,具有纳米级三维结构、高比表面积、超亲水性和优良的组织相容性特点。

东华大学纺织学院教授王璐则介绍了生物医用纺织材料的基本特征;补片设计和制备;结构功能表征;黏连预防、以及组织诱导再生等。

她表示,纺织材料是柔性材料,由高分子共聚物形成,通过不同纺丝加工手段,实现从纳米到微米细度,圆形或异形截面,实体或中空的不同拓扑结构的纤维构建,以满足对医用生物材料的各种需求。例如人工肾的中空纤维膜,可用来过滤血液,纤维管壁的纳米孔多少和中空纤维内直径的大小决定其过滤能力。从纤维到织物,通过针织、编织,包括静电纺,以及各种多元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表面的结构,以匹配不同医用纺织品的临床需求,如疝气补片的强度需求。纺织纤维结构是多孔的,融合贯穿的,这有利于细胞的渗透、扩展和增殖,也利于营养液的渗透。

王璐还对疝修补片结构和性能进行了分析,她认为,一些补片临床使用后产生明显皱缩,这与材料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孔径越小,皱缩产生的可能性越大。人体腹壁机械强度有方向性,所以在设计上需要考虑这一特点;过去补片机械强度设计过大,质量厚重,带来的问题是皱缩、慢性炎症、疼痛等问题,也导致瘢痕组织的胶原形态异常。在腹腔内补片的设计,特别需要考虑防黏连。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上海长征医院副教授张剑等专家也作了主题演讲。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珠穆朗玛峰因何成为世界最高 极目卫星团队在伽马暴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实践十九号卫星成功发射 他们的15年“铸剑”之路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