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盖伦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19/3/5 14:13:50
选择字号:
何建华委员:要给基础研究“十年磨一剑”的机会

 

“现在重大问题很多,但大家不敢去碰。申请课题时,更愿意去找热点,因为热度高的领域,更容易发文章。”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生命科学研究部主任何建华4日感慨,科研不能跟着热点跑,但为考核评价指挥棒所累,科研人员不敢或者不能去爬那更高的山峰。

何建华见过很多这样的例子——一个研究问题做了几年,文章发表情况不是太好,科研人员自己还想坚持,但是“有意愿、没条件”。现行评价体系下,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机构,都重论文数量与文章影响因子等定量考核指标,而且考核频繁、周期短。“恨不得一年就出成果。”何建华说,“大家都想着要‘快’,谁快,谁就能得到更多支持,在科技竞争中占据优势,这就是‘快鱼吃慢鱼’。”要是好几年不出成果,科研人员就没了经费,课题不得不停下,在机构里甚至还可能被末位淘汰。

“我国基础研究的现状是:研究队伍庞大、经费投入不少、论文发表很多,但重大原始创新很少。”何建华说,真正的原始创新研究,那些带有很大不确定性的探索研究,鲜有人愿意问津、敢于问津,也难以得到科研机构和科研管理部门的持续支持。科研人员、科研机构和科研管理部门或被动或主动地卷入追求数量与追求速度的迷思中,“我国整个基础研究体系还处于一种急功近利的氛围之中”。

基础研究要走到前沿,需要一批队伍攀登科学险峰,而这批队伍,也需要稳定的补给来“保驾护航”。何建华说,宏观政策应该进行调整,营造能使科研人员潜心研究、敢于“十年磨一剑”的科研氛围。

具体怎么做?何建华认为,可以对专门从事基础研究的科研机构给予持续、稳定的经费支持,对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科研人员(比如副高级以上)给予稳定的基本支持,给予适当的待遇和研究经费,允许自主选题开展研究。对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应以中长期考核评价为主,鼓励科研机构以实现重大原始创新为目标,自主部署研究方向、组织研究团队。“基础研究过程有其自身的规律,过度竞争不利于潜心研究。”

坚持之后,如果真的取得重大成果,就该对这样的科研机构和科研团队给予重奖。何建华强调,一般性论文成果仅作参考或不作参考。对于拥有各类人才数量和承担课题的数量也仅作参考,这些只是取得原始创新成果的有利条件,而非成果本身。“至于什么是重大原始创新,也需要学术界逐渐形成共识。”

(科技日报北京3月4日电)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听导师的话,毕业论文答辩这样准备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