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崔雪芹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9/12/21 13:33:14
选择字号:
首届灾害风险科学研讨会举办

2019年是联合国组织开展全球减灾活动30周年。1220日,“首届灾害风险科学研讨会暨北京师范大学灾害风险科学学科建设30年回顾与展望活动”在京举办。来自政府部门、科教界的近300人就灾害科学、应急技术和风险管理等内容进行了研讨。

教育部原部长、十三届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主任袁贵仁,国家应急管理部副部长郑国光,民政部原副部长姜力,应急管理部风险监测与综合减灾司司长殷本杰等参加了会议。

郑国光在大会报告中表示,应急管理部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在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与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成效显著,在防范应对突发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应对我国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与能力现代化中仍然面临的挑战,要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大力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加强应急管理法治建设,夯实应急管理科技和人才基础,加强应急管理国际交流与合作。他表示,要发挥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特色和优势,积极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应急管理路子,不断提高我国应急管理能力,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安全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殷本杰在发言中强调,期待未来科研机构能够集中攻关综合风险和综合减灾中的科学问题,通过机制体制调整更好地将研究成果落地,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在大会报告中回顾了黄河流域水问题的由来,从区域降水、人类活动以及气候变化等角度分析了黄河流域水问题的核心,从治水、治沙、水沙相互制约的角度阐述了黄河流域综合治理的战略方针。他表示,解决黄河流域洪水灾害问题的根本是流域水资源的综合管理,要通过摸清家底、合理配置、有序行动,建立流域“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模拟与调控的科学技术体系,实现“除害与兴利并举”。

应急管理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副院长史培军则回顾了北师大灾害风险科学学科在过去30年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国家服务和国际合作方面取得的进展。从未来国家和国际减轻灾害风险事业的需求,他总结了学科发展的不足与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学科发展进行了展望。

据悉,30年前,为了积极响应减轻自然灾害风险的国际行动和国家需求,北京师范大学设立了“中国自然灾害监测与防治研究室”,开始了减轻灾害风险的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综合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重大自然灾害应对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区域地理教学与改革”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本次研讨会由北京师范大学、应急管理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主办。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听导师的话,毕业论文答辩这样准备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