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黄辛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9/11/30 15:40:56
选择字号:
“丝路与鹤文化”国际研讨会在上海自然博物馆举行

 

11月30日,上海自然博物馆与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联合举办的“丝路与鹤文化”国际研讨会在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举行。本次研讨会邀请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生态学、鸟类学专家、自然保护区管理者和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市绿化局野保处、上海市野生动物保护站、崇明东滩国家级鸟类自然保护区、九段沙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单位的相关专家学者以及保护管理人员,围绕主题“丝路上的鹤类迁徙与中国鹤文化传播”进行学术交流。

来自尼泊尔的Dikpal Krishna(迪科帕尔)是特里布文大学的副教授,从事野生动物研究多年。他本次报告的主要内容是尼泊尔赤颈鹤的分布格局与保护现状。赤颈鹤是世界上飞的最高的鸟类之一,根据他的研究,其分布范围较原来认为的要更加广泛,他预测了赤颈鹤新的分布区。

上海自然博物馆副研究员杨刚博士,多年来从事动物生态学研究,重点研究城市化进程对野生动物适应性进化的影响。他通过《上海城乡城市化进程及植被结构对鸟类群落及其生态位重叠的影响》的演讲,从生态位角度解释了上海城市化过程对鸟类的影响机制,为上海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城市构建提出了建设性意见。随后,他结合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历史回顾了上海动物学研究的百年历程,并展望了城市生态学的前景。

此外,北京林业大学教授郭玉民作题为《丝路上的鹤类卫星跟踪研究》的报告,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研究员Sergei Surmach(谢尔盖)博士介绍了俄罗斯毛腿鱼鸮保护现状,俄罗斯科学院生态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Elena Ilyashenko(伊丽娜)博士分享了亚欧鹤类环志活动,上海自然博物馆助理研究员王军馥介绍了上海自然博物馆的收藏和鸟类研究。

长江口湿地是重要的鸟类迁徙中转站,上海市设立的崇明东滩国家级鸟类自然保护区和九段沙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对包括鹤类在内的迁徙鸟类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在北京林业大学获批的科学技术部战略发展项目“丝路上的鹤类迁徙研究及中国鹤文化传播”的支持下,来自尼泊尔、哈萨克斯坦、蒙古和俄罗斯的近20位专家,此次从北京出发,沿着中国东部沿海,在进行鹤类迁徙研究的同时,一路寻觅鹤文化、找丝绸渊源。

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自2015年对外开放以来,在科学研究方面也走在行业前列。上海自然博物馆拥有29万余件藏品,包括了来自华东地区乃至全国及世界各地的自然界和人类历史遗物,分别隶属于植物、动物、古生物、地质及人文五大类。成立4年的“自然史研究中心”科研工作以馆藏标本为基础,以自然史为主要研究内容,致力于城市生态与生物多样性、地球“三极”生物和进化与比较生物等研究,为自然博物馆的收藏、展示和教育提供学术支撑。中心成立四年以来,共获得各类科研项目70多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发表科研论文80篇,其中SCI文章43 篇,培养博士后3人。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