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晨 来源: 发布时间:2019/11/21 9:26:23
选择字号:
公益性农业科研机构强力支撑产业发展
 
11月20日,《公益性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与支撑产业发展报告》在2019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高峰论坛上发布。该报告由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共同完成。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杨雄年代表课题组进行发布。
公益性农业科研机构是农业科技创新和支撑产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杨雄年介绍,课题组以农业农村部属三院,以及省、地市所属的公益性农业科研机构为研究对象,按照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垦、农机化等5个行业分类,采用积差方法,计算变量间离差,系统分析了我国1035家公益性农业科研机构在人员队伍、科研条件、经费投入、科技活动、科技产出、支撑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变化趋势与发展动态。
报告指出,我国公益性农业科研机构在改革建设中稳步发展。伴随着历次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创新,农业科研机构的经营性职能逐渐剥离,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人员进行了合理分流,区域内一些机构得到优化整合,确保科研创新力量不断增强。
2010年-2017年,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高学历研究人员的比例逐渐增加,大专及以下学历的人数在减少。科研仪器设备和科研用房占农业科研机构基本建设投资的3/4以上,而且两项投资占比呈上升态势,从 2010 年的 75%增至 2017 年的92%。
其次,公益性农业科研机构投入产出大幅提升。
在投入方面,依据统计数据,2010年至2017年,经常费收入逐年攀升,增幅达71.67%;课题经费大幅提高,增长近一倍,达到120亿元;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投入从数量上和素质上均持续增强。同时,从事R&D的人数占从事科技活动总人数的比例从2010年的79%增加到2017年的86%,增长了7个百分点。
在产出方面,2010-2017年,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科技论文发表数量增加4%,其中,国外论文的数量增长近1.5倍;科技著作出版呈波动上升趋势;专利受理授权数量持续上升,其中发明专利增长最快;进入本世纪以来,在绝大多数年份,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农业项目的数量保持在18到29项之间;在植物新品种授权方面,全国农业科研机构共获得4322项植物新品种授权,涵盖62个种属,特别是新品种亲本材料创制方面,公益性科研机构始终占据绝对优势。
报告指出,科技对产业支撑作用日益增强。根据测算,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三大产业科研机构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研究支出变化与各产业产值变化成明显正相关,相关系数均在0.48以上,且基础研究支出与种植业产值变化相关系数最高,为0.90。“说明公益性农业科研机构对产业的支撑发展作用十分明显。”杨雄年说。
杨雄年说,我国公益性农业科研机构从建国初期的几个农业试验场,发展成为全球构架完整,机构数量、人员规模最多,产业和学科覆盖面最广的公益性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已成为我国稳定的农业科技战略力量,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未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建设世界农业强国和科技强国,公益性农业科研机构将是党和人民可以依靠的农业科技战略力量。
“农业科研具有很明显的公益特征,公共财政要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加强公益性农业科研单位基础条件建设,深入推进农业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提升公益性科研机构及科技人员创新能力,转变科技发展方向重点,推动科技经济深度融合,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杨雄年说。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事宜,请联系: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