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相琳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9/11/10 9:23:09
选择字号:
欧阳自远:国家的重大需求培育和塑造了我的人生

 

中新网重庆11月9日电 (记者 刘相琳)“是国家的重大需求引导和培育我成长,塑造了我的人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9日在重庆说,虽然他已经八十多岁,但他还会加倍努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建设科技强国作出贡献。

2019重庆英才大会青少年成长成才发展论坛暨《课堂内外》创刊40周年座谈会9日在重庆召开,来自国内外的130余名院士专家、双一流高校及知名中学校长、作家及青少年教育服务相关机构负责人汇聚一堂,共同探讨新时代青少年素养提升、成长成才的培养路径。欧阳自远发表了题为“仰望星空 脚踏实地育英才”的主旨演讲。

1952年,欧阳自远高中毕业,正思考选择未来的专业方向。当时国家提出,要建设工业化国家,迫切需要矿产资源和能源,号召年轻学子们“要去唤醒沉睡的高山,让它们献出无尽的宝藏”。欧阳自远被这句话打动,考取了北京地质学院矿产勘探系。

1957年,欧阳自远正在读研究生时,前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拉开了人类探索空间的帷幕,这极大地震撼了他。“我们在地球上找矿探矿,像一只蚂蚁,在地球上爬来爬去,效率太低。如果用人造卫星找矿,绕地球飞几圈,岂不是很快就能调查清楚?”

欧阳自远说,当时新中国成立不到10年,百废待兴,一穷二白。但是他坚信,中国一定会进入空间时代。“我们年轻人能不能为迎接中国空间时代到来,做一些科学上的准备,让中国空间时代到来快一些、更顺当一些?”欧阳自远说,那时他脑海里经常会想到这个问题。

将研究生阶段学业任务提前完成后,欧阳自远就开始系统分析研究美、苏两国探测月球的计划、方案、目标、实施步骤和成果,并结合中国实际,思考和研究中国开展月球探测的发展战略与长远规划。

与此同时,欧阳自远也开展各类地外物质研究。通过收集降落在中国的各类陨石,利用高空科学气球收集平流层的宇宙尘埃,进行实验室的系统研究,欧阳自远逐步在中国建立起相关实验室,培养了一批从事陨石学、天体化学、月球科学和行星科学的科学队伍,并不断发表和出版有关文章和书籍。

从1958年到1993年,历经35年前期准备,欧阳自远等科学家们一度认为,中国有能力开展月球探测,请求国家组织专家评审论证。但他还是没想到,这一论证过程又经历了10年。

2003年,孙家栋和欧阳自远负责编写《中国首次月球探测立项报告》。2004年1月24日,国务院批准绕月探测一期工程立项,并正式命名为“嫦娥工程”。孙家栋和欧阳自远分别担任中国月球探测工程总设计师和科学应用首席科学家。

如今,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相继成功实施了嫦娥一号、二号、三号、四号等任务,顺利达成了“绕”和“落”的目标,并取得了系列创新性探测成果。“我们下一步要进行月球取样返回,开展火星探测、小行星探测和木星与木星系统的探测,以及进行行星际的穿越探测。”欧阳自远表示,中国正进入深空探测时代。

回首过往,欧阳自远认为,青年学子要打好科学知识基础,才能应对和吸收爆发式的新知识。要热爱科学、敢于献身科学,勇于担当,砥砺前行,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自主创新”的“两弹一星”精神,才能开拓新领域,报效祖国。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的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