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珉琦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9/14 10:13:01
选择字号:
大学教师的努力为何失去了效力

 

■胡珉琦

“我的努力逐渐失去了效力……”在第34个教师节,一位普通的大学教师在博客里直言他的“困境”,这甚至让他感受到了职业生涯的一种失败。更让人遗憾的是,留言参与讨论的许多老师或多或少都有相类似的体会——对学生的教学无力。

这些教师并不是只管传授知识而忽视育人工作的那一类,他们恰恰是真心喜欢这份职业,有耐心和责任心,愿意花时间教导、督促、感化学生的老师,才会对学生在大学学业中表现出的“铜墙铁壁”般的冷淡感到可惜。他们担忧学生在大学校园的几年时光,无法真正得到知识和能力的回报,未来遇到现实的考验会让他们付出昂贵的代价。

更让这位教师博主感到无奈的是,大学时期是一个个体的思维日渐成熟、自我意识强势觉醒的阶段,他意识到“学生们并不是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需要什么。他们自己知道,并且他们会坚持自己。正因为如此,我们的了解和说教都变成了无效的”。

这绝不是少数大学教师的庸人自扰。高考选拔的精英人才在学习能力和主动性方面也许不存在问题,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强烈,对未来的目标明确,个体自律性也很强。但正如这位博主所说,国内本科生中的大多数就只在普通城市普通大学的普通老师手里。他们的学习态度,才代表了更广大的学生群体。如何影响学生群体中的大多数,这些教师的责任重大。

常见的观点认为,学生的学习态度主要取决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的确是教师自身需要提高的能力建设问题。不过,大学生对知识的淡漠,学习活力的缺失,已经影响到学生群体人生价值体系的构建,这就并不单单是教学问题,而是“育人”的困境了。其实,这个困境的“因”,从基础教育阶段就已经种下了。

一直以来,功利主义的育人目标让许多学生的心态从一开始就是被动的,他们少有机会去体会教育应有的功能。教育最终要让学生们懂得,获取知识到底是为了什么?学习生涯的完整过程究竟可以帮助我们在未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如果他们在漫长的校园时光中,能逐渐理解并且相信,学习是出于人类的好奇心,是为了让我们拥有开阔的眼界,辨析世界的能力,包容新奇的心胸,是用来丰富生命的底色,帮助找寻人生价值的。那么,学业就不容易成为一种负担,对知识的追求就不会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也不至于当学生到了相对宽松的大学环境,只想要尽快逃离和摆脱它。

可见,我们对于“教育”的践行偏差,最终还是由学生和教师一同承担了苦果。

《中国科学报》 (2018-09-14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预见未来:“天关”卫星“前传” 跨能量尺度原子核结构研究获突破
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国之重器通过验收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