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程唯珈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9/4 12:12:38
选择字号:
香山科学会议打响“卡脖子”矿产资源“保卫战”

大会执行主席秦克章研究员、王汝成教授、徐义刚研究员和吴福元研究员在主持会议(从左到右)。李磊摄

■本报见习记者 程唯珈

“什么叫‘关键’矿产?就是别国卡我们脖子和我们卡别国脖子的矿产。”近日,以“新兴关键矿产”为主题的第630次香山科学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一位专家这样生动解释了何为“关键矿产”。

与会专家指出,我国应加强对新兴关键矿产资源的基础研究与前瞻布局,为实现国家资源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和支撑。

“卡脖子”的资源竞争

面对科技革命和第四次工业革命情况下日益加剧的国际竞争,新兴关键矿产成为各国新兴技术所需资源的争夺热点。

以稀有元素、稀散元素、稀土元素(“三稀”金属)和稀有贵金属为主体的关键矿产资源,已成为产业升级换代不可替代的动力之源。

例如,铼是地球上最稀有的金属之一,主要被用于高性能飞机发动机涡轮叶片上,但目前中国的铼储量尚不清楚。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锂是锂离子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和有机电解液的重要原材料。我国锂资源虽储量丰富,但由于开发滞后,大量锂资源依然依靠进口。

“我国急缺的关键矿产资源分布不清、潜力不明。稀土、稀散元素虽然具有绝对优势,但尚未获得应有的重视。”本次会议执行主席、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研究员秦克章表示,研究这些新兴关键矿产的形成规律和超常富集机理、寻找更多新兴关键矿产资源、扩展提取应用技术,是科学前沿问题,更是一项重大的国家任务。

存矿于地 存矿于技

会上,专家们围绕新兴关键矿产资源的前沿科学问题与关键技术献言荐策,展开了深入讨论。

“我国稀土储量曾占世界总储量的近80%,但是经过多年无序开发,现在占比只剩36%。”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研究员范宏瑞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目前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开采方式会对环境和植被造成严重破坏,技术亟待改进。

范宏瑞分析了我国稀土矿产的主要类型和分布模式。他指出,白云鄂博深部中、重稀土含量有增加趋势,深部找矿潜力甚大。

目前,科学家在稀有金属矿产的发现和勘探中也取得进展。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所研究员王核报告了喀喇昆仑白龙山锂矿的重要发现。成都地质调查中心研究员李光明汇报了团队在错那、库拉岗等地发现铍—铷—钨—锡矿化的重要线索。

“高喜马拉雅带广泛发育2100万年至1400万年的年轻高分异淡色花岗岩,有望成为我国新的重要的稀有金属资源基地。”会议执行主席、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王汝成说。

针对稀散元素的评价技术,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所研究员温汉捷表示,近年来,国际上同位素领域兴起的“非传统稳定同位素”为示踪分散元素提供了可能。同时,原位微区手段也为研究稀散金属的矿物学、成矿机制提供了强大的武器。

国家战略刻不容缓

据了解,去年12月美国总统特朗普签发第13817号行政命令,确保关键矿产安全和可靠供应的联邦战略。今年5月,美国内政部又公布了35种关键矿产清单。

“新兴关键矿产资源已上升到国家战略,而不仅仅是单纯的科学问题。”会议执行主席、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研究员吴福元表示,未来5到10年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从蓄势待发到群体迸发的关键时期,中国应抓住时机,尽快开展全球布局规划,占领关键矿产的全球制高点。

为此,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我国应形成一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战略战术优势的新兴关键矿产富集理论、分析与勘查技术以及分离提取技术,完善基于中国资源禀赋的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原材料工业体系,为“中国制造2025”和建设科技强国提供解决方案和有力支撑。

《中国科学报》 (2018-09-04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与国际同行赛跑,他们的研究突破传统认知 流感病毒进化出了能穿透粘液的蛋白质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