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新生敲响校钟 乔仁铭摄
■本报记者 王之康
最近,全国各高校陆续开学,大批“00后”“萌新”首次进入大学校门。为了让新生舒心、家长放心,各高校可以说是想尽花样、频出新招。那么,在这些新招中到底哪种最能吸引人呢?
最科技:采用刷脸、大数据与直播
如今,“刷脸”报到成为越来越多高校的主要迎新方式之一。
8月30日,北京大学在迎接2018级第一批本科新生时,就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于数字化迎新。在北大邱德拔体育馆入口大屏幕处和迎新现场的人脸识别系统前,不少师生前来“刷脸”,只要站在摄像头前,其身份信息立即就会显示在大屏幕上。甚至,北大校长林建华也饶有兴致地体验了一把“刷脸”。此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次迎新也启用了“刷脸”注册。无需人工查找和校验信息,只要在人脸采集设备前稍稍驻足,就能精准识别出同学们的身份,报到注册只需几秒钟。人脸识别系统还能无缝对接数字迎新平台,快速统计学生报到信息,实时掌控学生报到情况。
而说到统计学生报到信息,不得不提的是“大数据迎新”。
今年,北京科技大学继续沿用迎新大数据,除了实时显示已报到人数、各专业报到情况、新生男女比例等信息外,该校还别出心裁地统计了新生的星座、生日、偶像以及年龄最小的新生等有趣数据。
此外,迎新直播也受到不少高校的青睐。
“各位学弟学妹们,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烟台大学东门,出门便是大海。”8月31日,在烟台大学迎新现场,学长学姐行走在校园内,以直播的方式带领新生多方位全面了解报到流程、熟悉校园环境,并随时为新生答疑解惑,迅速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而在南开大学,直播也与微课结合,并应用于新生入学教育。
8月28日,南开大学校史研究室主任张健走进新生微课堂,开展校史教育网络直播,从习近平总书记给南开大学8名新入伍大学生的回信、杰出校友周恩来、建校发展历程等方面,讲述南开大学校史。在微课直播中,2018级新生代表来到南开大学校钟前,诵读校钟铭文、庄严宣誓,并敲响历经沧桑的校钟,以此激励大家以史为鉴,心系家国,牢记“公能”校训,努力学习创新。
最暖胃:万碗迎新面与“温暖基金”
当前已入秋,在这个天气微凉的迎新季,如果新生在报到时能吃上热气腾腾的美食,自然会既暖胃又暖心。
8月29日,东北大学就为新生们奉上了这样一份见面礼:一万碗热气腾腾的“迎新面”等待他们免费领取。新生在办理入学报到手续时,即可领取一张“迎新面”兑换券,凭券在8月29日~9月29日期间到该校三校区任一食堂免费兑换一碗在售面条。食堂的“网红”面条都在兑换范围内,包括人气超高的打卤面、鸡丝凉面、牛肉拉面、重庆小面等,保证满足不同学生的口味需求。
在北方传统习俗中,有“上车饺子下车面”一说,其中“上车饺子”指的就是给要离家的人上车前准备一碗饺子。在两个多月前,东北大学就为送别毕业生准备了12万个饺子,让毕业生带着母校的温暖祝福踏进社会。如今的“迎新面”,也让新生在来校报到时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
同样,北航在迎接新生时也充分展示了其人文关怀。
每位新生领到的校园一卡通中已提前存入100元人民币,方便报到生活所需,学生不需偿还;款项来自学校教育基金会设立的“开学第一天·温暖基金”,由中航信托捐助,已连续四年为新生送上温暖。
最暖心:打通全方位“绿色通道”
为了确保经济困难的新生入学前不愁、入学时不愁、入学后不愁,不少学校打通全方位的“绿色通道”,在资助方面下足了功夫。
自7月13日起,浙江大学就开通了2018级新生资助“暑期热线”;8月12日起,该校资助中心和部分院系、学园将“绿色通道”开至学生家里,展开了“资助政策乡村行”新生家访工作;在新生报到现场,该校继续开辟“绿色通道”专区,并提供资助政策咨询,帮助新生解决困难,让学生踏踏实实地开始大学新的学习和生活。
对贫困家庭新生的关注同样也是河海大学迎新的重要内容。来自吉林省敦化市的该校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新生王鹏博,患有先天性成骨不全症。为了让生性乐观、热爱学习的他顺利入学、完成学业,河海大学专门腾出一间宿舍供其及陪读的父母居住,卧具等生活用品一应俱全,同时免除了第一年学费。此外,校友还给他捐助了一辆价值2万余元的电动轮椅,学校也帮助其家长推荐工作,以解决陪读期间的经济来源问题。
在电子科技大学,来自贵州省六盘水市的“轮椅少年”袁好男也受到了该校的特别关注。了解到袁好男患有先天性重症肌无力却依然刻苦学习的情况,为让他顺利入学,电子科大工作人员早在7月27日就前往其家中看望慰问,送上“专属报到绿色通道”卡和入学报到的路费,并进一步了解其学习生活需求。
8月31日,袁好男一家如愿来到电子科大,住进该校为其提供的两间学生宿舍。为了方便他出入,宿舍被安排在一楼,宿舍以及楼道附近都安上了辅助把手等设施。同时,由于袁好男平日生活离不开父母的照料,因此,电子科大还解决了其父母的工作问题和妹妹的入学问题,彻底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
《中国科学报》 (2018-09-04 第6版 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