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韩扬眉 辛雨
“核心零部件突破后,国产工业机器人的成本是会降低,但这并不代表优势所在。因为未来全球产业链的布局相差不会太多,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品牌,成本相差无几。”近日,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所长赵杰在“2018世界机器人大会”上表示。
据《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18)》数据显示,中国工业机器人连续6年成为世界第一大应用市场。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是工业机器人的三大核心零部件,三者合计占工业机器人总成本的70%。
然而,国产机器人的市场份额只占三成,且处于低端化。高端机器人、三大核心零部件大多依赖于进口,单是采购零部件的成本就已高出国外品牌整个机器人的价格。竞争力不高,使得机器人研究专家和从业人员都在关注“核心零部件”,希望不再被人“卡脖子”。
“其实成本不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需要做核心零部件是因为需要做到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在赵杰看来,核心零部件只是机器人的核心技术之一,机器人技术和产业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必须从基础前沿技术、共性关键技术、核心部件、核心软件、核心器件,甚至工业机器人和应用工艺系统解决方案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突破,而且需要协同发展,这样才能推动我国工业机器人和整个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
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理事长、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曲道奎在接受采访时则提出疑问,不搞零部件,中国的机器人就没有竞争力?
“没有那么绝对,核心零部件发展不起来与制约机器人整个产业发展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曲道奎认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产业类别齐全,未来将有可能成为最大的机器人出口国,核心零部件作为产业分支,中国是一定要做的。但应以市场为主导,根据不同企业的优势,让有能力的企业去做。
当前,中国的机器人企业已有数千家,但多是“弱、小、散”。“机器人真正的核心部件和技术是‘大脑’,即控制系统。”曲道奎说。现在是全球协作的时代,任何一个国家、区域、企业都不可能独自把产业链做全,要做好自己的长板,“关键是要把握好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剩下的原料交给市场解决”。
“我们要感谢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让机器人‘热’开始降温,这对机器人行业来说,是真正迎来了良性发展的好时期。”赵杰呼吁,机器人产业需要专注,“企业应该真正静下心来去研发,专注于某个领域,‘数十年磨一剑’,有非常好的技术沉淀,在领域内做到最牛,有‘卡别人脖子’的能力,这样,整个国产机器人产业才会有一个非常大的发展”。
《中国科学报》 (2018-08-21 第4版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