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任芳言 陈欢欢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8/15 9:22:43
选择字号:
蛛丝马迹识“僵尸”
——记中科院优秀共产党员、信工所正高级工程师熊刚

 

■本报见习记者 任芳言 记者 陈欢欢

聊天软件盗号诈骗事件层出不穷,如何辨别屏幕另一端是本人还是冒名顶替的“僵尸”?

有那么一群人的工作是专门找出这些“僵尸”。熊刚就是其中一员。

作为中科院信息工程研究所(以下简称信工所)研究网络行为分析与对抗的科研人员,熊刚与同事一起在繁杂数据中寻找蛛丝马迹,在众多重大网络信息安全场合挺身而出,用网络行为分析技术撑起网络空间安全的防护网。

面对日益隐蔽复杂的安全挑战,熊刚总结出“胜任秘诀”:“要有精湛的技术、快速掌握新知识的学习能力,以及好奇心、持续积累、饱满热情、健康体魄,更要有身为党员的责任和担当”。

没有硝烟的战场

中国有全球最大规模的网络用户,网络和人民生活的融合也越来越深,中国面临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也独一无二。

熊刚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网络空间已经成为国家间博弈的新战场。而网络信息对抗是网络空间安全中最重要、最具挑战的领域之一,网络行为分析技术能够很好地支撑网络信息对抗工作的需要。

然而,识别网络中的异常行为并非易事,具体工作庞杂而细碎。熊刚指出,以行为测量与分析为例,首先要建立行为基准,测量类型、规模、大小、时间、关联度等各种指标,通过长期积累的各种知识,利用人工智能的方法,找出异常行为,样本量越大精度越高。

熊刚告诉记者,要想识别盗号“僵尸”,可以通过登录行为区分——正常情况下,用户登录后会产生查看好友列表、点击对话框等行为,从而产生字节和数据包。而“僵尸”登录成功,会立刻退出,转而破解其他账号密码,产生的数据量就特别小。

有时候,检测异常行为还会被对方察觉,“僵尸”会再次伪装。把这些貌似正常的异常都找出来,就是熊刚与同事们的任务。

从打击“窃隐私、养小号、薅羊毛”网络黑产,到为国家重大网络安全场合保驾护航,面对层出不穷的网络安全事件,熊刚与同事们奋战在互联网前线已有16年。

“网络信息对抗的实质,已从国家间资源的对抗,过渡到人与人之间的对抗。”熊刚告诉记者,“黑客是一群人,检测黑客的是另一群人,这种对抗是没有硝烟的,人们想在网络上自由地购物、正常地交流,就得有人来做网络信息安全的工作。”

应对挑战的底气

成为网络行为分析与对抗专家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多年的网络行为分析与对抗经验让熊刚与同事屡次在重大安全场合“施展拳脚”。

参与国家信息安保工作时,熊刚经常负责设计并维护各类安全系统平台。APEC、全国两会、国庆60周年……这些举国瞩目的场合背后,都有熊刚与同事们防守在网络信息安全的第一线。

加密通信、数据云存储、云计算等技术能够帮助提高信息安全等级,但在加密条件下借助“云端”的网络攻击也更加隐蔽。为了更快、更准地在海量数据中寻找蛛丝马迹、排除安全隐患,他曾创下3个月内更新系统百余次的纪录。

熊刚告诉记者,信息安全领域永恒的热点就是“检测未知的危险”,因此比起被动防御,更需要主动感知,在发生大规模异常行为前,就主动发现威胁。

身为信工所网络行为分析与对抗团队负责人,熊刚长期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率领团队完成了80余项国家信息安全保障课题,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信工所重大科技进展奖。

为什么敢解决他人无法攻克的难题?熊刚表示,首先要将实际需求和科研问题实实在在地结合起来,其次要永远保持学习态度。 “信工所作为网络信息安全的‘国家队’,我们的工作对知识的体系化要求很高,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努力才能系统化地掌握网络行为学的知识体系;此外,出来新型网络架构和机制,我们必须第一时间研究和掌握。互联网快速迭代更新与演进,我们也要快速响应。”熊刚说。

“老党员”的坚持

很难把一个常年对着电脑的工程师,和一个户外定向越野“牛人”联系在一块儿,熊刚就是这样的存在。

在他的推荐下,信工所已连续多年举行“定向越野暨探寻革命历史遗迹”活动,熊刚带领的队伍多次拿冠军。

研究生崔明鑫告诉记者,每次组队,熊刚都“很抢手”:“他记忆力特别好,识图能力很强,每次他都会提前规划路线,比赛一开始就绝尘而去。”

熊刚认为,网络信息对抗的特点之一是拼时间、精力和体力,所以他积极鼓励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他自己能16年如一日奋战在网络信息安全的战场上,也得益于强健的体魄。

“遇到比较急的任务,熊老师能加班能熬夜。”熊刚的同事曹自刚告诉记者,有一年响应重大任务时,经常看到他凌晨三五点下班,早上9点多就又来上班了。

“有段时间我特别焦虑,熊老师有天陪我聊到夜里11点多,聊完我开开心心回去睡觉了,结果第二天早上看到他凌晨4点发送的工作邮件,那一刻真是又愧疚又敬佩。”崔明鑫说。

在网络信息安全科研工作中,会接触形形色色的观点,作为大二就入党的“老党员”,熊刚在平时工作中坚定党性,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贯彻到网络信息对抗中。“这份工作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充满了责任与担当。”熊刚说。

今年6月,熊刚赴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参加了中科院“高层次专家国情研修班”。通过学习党的历史,熊刚感受颇深:“党的领袖在创业期艰难摸索,寻找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革命发展创新之路,这种精神跟现在的科研工作非常类似。”

他表示,要不断提高科技创新的效率和效益,率领团队脚踏实地,将科学问题和国家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不断为解决我国网络信息安全工作中的挑战性技术问题贡献力量。

《中国科学报》 (2018-08-15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