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茆京来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7/13 11:14:08
选择字号:
一场雨看穿城市“良心”

 

■茆京来

又到暴雨季,各地频现强降水天气,导致部分城市出现内涝,给居民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甚至还威胁到生命财产安全。一场暴雨即开启各地“全城看海”模式,这既是一种无奈的调侃,也折射出部分城市“逢雨必涝,遇涝则瘫”的尴尬窘境。法国作家雨果在《悲惨世界》里曾写道:“下水道是一个城市的良心。”虽然语境不同,话有所指,但用来形容如今的城市内涝现象,也颇为应景。

涝,一般指危害生产、生活的积水,最初是指庄稼被水淹没。城市内涝算是一个衍生物和新概念,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城市内涝点通常位于城区低洼地区、下凹式立交桥、地下轨道交通、地下商场与车库等地下空间、危旧房与地下室以及在建工地等区域,此外,也有一些地势较高区域由于排水不畅导致积水形成易涝点。

我国城市内涝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起就已经开始凸显,由于当时江河洪水造成的损失更大,因此并未引起足够重视。2010年以来,我国极端降雨事件频发,更大的降水强度和更集中的降水范围,使得暴雨天气的降水量增多,降水速度也更快,给城市排水系统带来了巨大压力,城市内涝现象频繁发生。统计资料表明,近几年我国年均有185座城市发生内涝,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多。

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下凹式立交桥越建越多,地铁、车库等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越来越充分,使得城市内涝易发点的数量与日俱增;而城市快速开发又导致城市及周边区域的湿地、森林越来越少,原本覆盖着植被的土地被不易渗透的柏油路、水泥路取代,具有蓄水作用的低洼地摇身变为高楼大厦,使得城市的雨水积存和渗透能力越来越差;再加上城市排水管网覆盖率、设施排涝能力偏低等实际情况,一旦遇上暴雨,很容易发生城市内涝。

从实践效果来看,先进的城市内涝防治理念技术基本原理都是通过源头削减、过程控制、末端处理的多种手段和方法,对地表径流进行控制和处理,从而减少环境变化对自然水文循环的影响。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主要包括地下排水防涝工程和地上排水防涝工程,著名的地下排水防涝工程有修建于我国北宋时期的江西赣州福寿沟、总长2434千米的慕尼黑地下蓄水库、拥有6000多个蓄水池的巴黎“城下之城”、蓄水量达870万立方米的芝加哥“隧道、水库”工程、堪称世界最先进排水系统的东京“地下神殿”等;著名的地上排水防涝工程有鹿特丹下沉式广场、汉堡“洼地—渗渠系统”、布拉格移动防洪墙等。

防治城市内涝,必须规划先行、排蓄结合、系统治理,但很多城市管理者“重开发、轻安全,重地上、轻低下”,对城市内涝防治缺乏科学认识,在顶层设计过程中缺少全面规划和统筹谋划,在建设过程中存在无序扩张、硬覆盖增加、干扰排水设施功能、排水系统建设滞后、老城区旧管道普遍“超期服役”等问题,使得城市内涝发生范围越来越广、积水深度越来越大、滞水时间越来越长。

在对先进理念技术进行总结吸收的基础上,我国于2013年提出要按照“渗、滞、蓄、净、用、排”相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海绵城市是城市新一代雨洪管理概念,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对于城市居民来说,城市内涝属于天灾,一旦遇到,必须合理应对,保障自身安全。首先,下大暴雨时要尽量减少外出;在积水中行走需注意路面情况,特别警惕被水压顶开井盖的下水道;暴雨期间电线杆可能出现漏电情况,若在电线杆附近时感到脚下发麻,应立刻止步后退。其次,在驾车涉水前必须谨慎判断,不让车辆进入水深超过排气管高度的积水区,如果车辆不慎进水熄火,切勿启动发动机;驾车时注意绕行立交桥下等易积水路段,遇到险情要果断弃车逃生。最后,如果身处山区,要特别警惕远处传来的土石崩落等异常声响,如发现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要立刻向沟岸两侧的高地转移,不能涉水过河。

与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相比,埋在地下的排水系统容易被忽视,与彰显繁华的霓虹闪烁相比,藏污纳垢的地下管网也难显光鲜亮丽,可恰恰是这个最不起眼的地方,牵动着老百姓的生活疾苦,藏着民生所在。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一场雨,不仅能看穿一个城市的“良心”,也能判断一个城市的“智慧”。

《中国科学报》 (2018-07-13 第4版 自然)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