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佳雯 韩扬眉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4/12 9:22:49
选择字号:
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易处理难

 对于动力电池的处理,难点在回收之后的流程———报废电池处理。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动力电池的回收并不是一个复杂、困难的过程,只要相关公司主动承担起责任,整个回收流程就都可以有序进行。对于动力电池的处理,难点在回收之后的流程——报废电池处理。

■本报记者 王佳雯 实习生 韩扬眉

近日,北京市小客车指标调控管理办公室发布的今年第二次机动车指标申请情况引起了各界的注意。原来,截止到4月8日24时,北京小客车指标申请网站累计收到个人新能源小客车配置指标申请和确认延期数量已突破23万。按照现有的规则及指标配置数量来计算,新能源指标或将排到2023年。

之前人们还在津津乐道地谈论,想买新能源车要等到2019年,而现在,这样的愿望可能又要推后4年。新能源车的热度可见一斑。

虽然新能源汽车销量呈现爆发式增长,让新能源车的前景看起来一片光明,但新能源汽车能否进一步实现飞跃式发展,其核心部件电池如何有效回收、处理已成为业界不可回避的问题。

电池回收责任该归谁

依据2016年10月工信部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在2025年将达到400万辆,2030年将达1000万辆。随之攀升的是新能源汽车所装载的动力电池需求量的增加。有数据显示,2013年动力电池市场的出货量为0.79吉瓦时,到2017年出货量则飙升至39.2吉瓦时。

然而,自新能源汽车进入市场至今,动力电池已经进入到回收、处理的高峰期。电池如何回收、能否有效再利用、谁该为动力电池的全生命周期负责,成为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焦点,也是无数电动汽车用户关心的热点问题。

去年底,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汽车信息服务委员会副秘书长、北斗车联网认证联盟秘书长朱伟华曾向媒体直指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问题:“目前生产的能源汽车在使用五年之后的残值只有20%,电池回收是车企必须要做的。”

朱伟华对蓄电池回收、处理的责任人认知与政府的管理思路十分一致。2017年10月,中国提交世贸组织公示的《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引起媒体关注。其中,对动力蓄电池设计、生产及回收责任予以明确,指出“汽车生产企业将承担动力蓄电池回收的主体责任,保障动力蓄电池的有效利用和环保处置”。

该《办法》从动力电池的设计、准入、生产一直到回收阶段的责任都进行了清晰规划。其基本思路是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要依靠车企。正如工信部部长苗圩所说,“汽车厂家要对电池的回收利用负责。”

明确了责任,新能源电动车电池的回收处理问题变得简单起来。“新能源电池回收很简单,它是一个电池包或电池组,不是一个个电芯,所以在电池报废以后,可以直接拆卸下来交给回收利用公司,让它们对电池包进行拆解,对电池芯进行检测,符合标准可以再利用,不符合标准作为废电池交给处理厂。”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副理事长王敏忠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重回收更要重处理

事实上,在专家看来,动力电池的回收并不是一个复杂、困难的过程,只要相关公司主动承担起责任,整个回收流程就都可以有序进行。对于动力电池的处理,难点在回收之后的流程——报废电池处理。

“对电动车电池的回收不成问题,关键问题是处理,报废电池的处理还是个问题。”王敏忠说。在专家看来,电池回收后,如果不对报废电池进行有效处理,不对梯次利用电池积极跟踪,那么“只做回收是没有用的”。

当下管理办法旨在积极鼓励企业对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积极提取其中的有效价值循环利用,但对于价值低的报废电池规定却并不明确。“管理办法只提出了,按照国家的环保办法处理。”王敏忠说,问题在于国家在相关方面缺乏环保规定标准。

这样的漏洞显然不利于废电池的环保处理。而众所周知,动力电池中包含锂、钴、镍等金属元素,如果不依照严格的环保标准来处理废弃的动力电池,任由其进入自然环境或者随意地无标准地进行处理,带来的环保危害很难估量。这也是一直以来,新能源汽车最令人关注之处。

“所以,我们给国家的建议就是,既然要处理,就要把有用的和没用的一起处理。”在王敏忠看来,一个废电池进入环保处理厂后,每一个副产品都要经过处理。

比如,一个废酸铅电池进入处理厂,需要将其中的硫酸等组成成份全部提取出来,剩下的只有再生塑料,不存在其他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废物,此时才算完成了处理。

专家也建议,在电池梯次利用流向的问题上,可以积极采用当下的新方法对其流向予以追踪,比如在电机上设置二维码或打上标识,明确其流向,让回收工作有的放矢。

对于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处理并不存在太多技术难点,钴、镍等元素可以通过化学手段处理,负极材料中利用价值较低的材料进行物理处理即可。只是,企业目前很难从电池处理中获利,因此对电池回收、处理的意愿不强烈。王敏忠希望,企业还是应该从产品赚取的利润中抽取一部分用于电池处理的投入。

企业早已抢滩布局

自2013年新能源汽车进入市场,至今已有5年,当下的动力电池寿命一般在5年左右,这意味着动力电池会逐渐进入回收报废高峰期。依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预测,到2020年,我国累计报废动力电池将达12万到20万吨。事实上,不同于专家所认为的企业对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动力不足,在企业看来无论是动力电池的回收、拆解、梯次利用,企业都大有可为。有动力电池相关企业内部人士指出,许多企业早已经开始抢滩布局。

从较早进入市场的专门从事动力电池相关业务的企业,如专业的电池回收处理和梯度储能利用公司邦浦循环科技,废旧电池循环再利用公司格林美、超威集团等公司,再到如北汽新能源、比亚迪等新能源车企,都已经开始在电池回收、处理中发力,力求在动力电池回收处理这一新兴市场站稳脚跟。

不过,动力电池产业的活力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活力密切相关。值得注意的是,正是电池技术瓶颈带来的续航里程有限问题,常常让打算选择新能源汽车的用户迟疑。作为全球电动汽车中的重要品牌之一,特斯拉曾发生的汽车电池起火事故,也引发各界对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问题的关注。

对于动力电池技术而言,未来发展还有很大的创新空间,需要不断更新技术,才能真正满足市场的需求。王敏忠说:“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不断地提高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续航里程以及安全性。”

专家也表示,希望动力电池产业不断创新,在开发出续航能力更强,更安全、便捷的动力电池的同时,形成健康、有序的电池回收报废产业链条,助力国内的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

《中国科学报》 (2018-04-12 第5版 技术经济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