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全面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等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这次高考加分的大幅度“瘦身”释放了哪些改革信号?未来还会有哪些调整?基础教育如何看待以及适应这种调整和变化?
由此次高考加分的“瘦身”改革上溯,可以发现一条清晰的考试招生改革路线,已经形成了相互衔接的文件群,为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障。
在完成制度保障设计之后,此次加分“瘦身”还释放了哪些信息?笔者认为此次改革有四个显著特征。
一是问题导向。近年来,由于高考加分的高利害性,出现了地方性加分项目过多、分值过大、资格作假等问题。此次改革按照文件群的改革时间表,针对人们反映比较强烈的高考加分项目进行严格控制和大幅缩水,包括“全国奥赛”“科技创新大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突出者”“重大国际体育比赛”和“国家二级运动员”等加分项目均被取消,呼应了人民群众的需求,重新制定了高招的规矩,净化了高招环境。
二是促进公平。在某些地域围绕如何实现高考加分派生了所谓的“加分教育”,滋生了很多乱象,扰乱了教育教学秩序,阻碍了教育的公平进程。由于体育、奥数、科技等特长培养需要较长时期、高端师资、不菲学费,低收入家庭子女因为难以支付而往往被排除在外。另外,对边疆、山区少数民族考生、烈士子女等人群高考加分的保留也体现了对需要帮助群体的关注和倾斜,体现了考试招生应有的公平正义。
三是科学选才。首先,高考加分的“瘦身”让统一高考招生按分数录取机制进一步完善;其次,鼓励高校按照有关要求,积极配合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地区,认真研究提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报考要求,促进选才和育才更加贯通衔接。
四是规范管理。考试招生有其特殊性,相比于其他社会事项,更需要保持其“清流”本色,必须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正确的育人导向,严格制定加分项目规范程序,加强考生加分资格审核公示,加强监督管理,严厉打击加分资格造假。通过规范管理,保持民众以及广大考生对招考制度的认同和信心,逐步深化招考制度的后续改革。
对于高考加分“瘦身”的举措,广大家长尤其是孩子有特长的家长会产生顾虑,以后高考会不会回到统考分分必争的窄路上?学生的多元发展会不会变为空话?其实五年来的一揽子考试招生改革一直在探索如何科学合理地体现考生的相关特殊、突出事迹以及优秀表现等。此次改革,我们看到在堵住某些问题渠道的同时,还打开了四个出口:一是在取消体育特长生加分项目的同时,指出考生可选择报考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招生,或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独考试招生,或其他体育学类专业招生。二是取消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加分项目的同时,明确考生的相关学科特长可作为自主招生试点高校优先给予初审通过的条件。三是取消科技类竞赛加分项目的同时,提出考生的相关科研特长和创新潜质可作为自主招生试点高校优先给予初审通过的条件。四是取消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加分项目的同时,对有突出事迹的考生,按照有关程序,高校可破格录取或单独考试录取。
高考加分大幅度“瘦身”后,随着支持学生多元发展出口的打开,各种需求会进一步汇集于高等教育的自主招生,如何结合学校育人理念和学科特点,规范自身、疏导需求、科学选才,将会成为高校在新的历史时期的重要课题。
(作者系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中心副主任)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