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秦志伟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8/3/20 20:34:49
选择字号:
政银合作,支农小钱撬大钱

 

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能否有效衔接在一起?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江西省分行和江西省委省政府创新推出的一款金融产品“财政惠农信贷通”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财政惠农信贷通”是江西省部署的一项惠民举措,目的是引导金融资本更多地进入农业领域,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题。据悉,这是江西省独创的政银合作支持“三农”的创新贷款模式。

“有政府风险担保金作担保和政府相关部门的信息支持,既降低了银行贷款业务风险,又调动了金融支农的积极性。同时,银行的专业化、市场化运作又进一步提高了财政资金支持 ‘三农’的使用效果。”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江西省分行行长、党委书记肖天星向记者表示,最终受益群体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效提升他们贷款的可得率。

记者了解到,上述模式被农业部总结为“银行贷款+风险补偿金”模式,并列入金融支农创新十大模式之中。

涉农经营主体遭遇成长烦恼

当前,我国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而金融服务对于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积极作用日益凸显,农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迫切。

但是,我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领域及支农政策领域,农业金融是最薄弱环节,是支农领域的短板。“我国支农项目建设更多地注重财政资金的投入和使用,并没有完全建立起与金融紧密联系的纽带,金融支农困难重重,金融杠杆对财政资金运行的支撑功能长期缺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马晓河教授介绍道。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深入推进,金融供给明显滞后,已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长的烦恼。不难看出,当前发展农村金融,健全、完善金融支农的政策刻不容缓。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其中强调,“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乡村振兴”。

然而,由于金融“嫌贫爱富”的本质以及落后的农村金融体系,要想利用财政资金撬动金融资本着实不易。

在具体工作中,政府相关部门和银行最为清楚。比如邮政储蓄银行,“以前我们主要靠自己或者行业、协会寻找客户,但有些客户的资质达不到我们的预期。”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江西省分部总经理许光进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许光进向记者进一步分析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获取资金支持的“三个天然缺陷”:一是天然缺实力,包括抗风险能力和盈利能力比较差;二是天然缺信息,相互间信息不对称;三是天然缺担保,缺少标准抵质押物。

为此,“政府和银行都不约而同地想到,通过利用相互的资源解决这个问题。”许光进说。

2014年10月23日,邮储银行江西省分行与江西省委农工部、省财政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共同签署了“财政惠农信贷通”合作框架协议。第二天,邮储银行江西省分行首批“财政惠农信贷通”贷款即在国家级农业示范区新余市分宜县成功发放,贷款资金共发放4笔,金额488万元。

据悉,该项工作由江西省农工部牵头,联合江西省财政、农业、林业、人民银行、金融办等五家主管部门与邮储银行合作,省、市、县三级财政筹集专项资金以不低于1:8的方式撬动合作银行发放贷款,以帮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获得生产经营资金。

有政府担保,银行敢放贷了

事实上,我国农村实际状况和农业特点决定了农村金融离不开财政的支持。马晓河表示,金融在农业领域只有得到财政的支持,才能转化为支持农业发展的现实资金力量,实现风险有效控制和成本的合理弥补。

相比于财政,在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属于市场行为,主要以市场自由竞争的方式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资金,而金融机构通过创造相关的金融产品,满足“三农”的需求。

据了解,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早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的发展阶段,政府对农业和农村的财政支持具有普遍性,并且城乡金融体系已经融为一体,财政支农体系较为完善,农村金融具有较好的市场环境,农村的资金需求也能够得到较好的满足。

在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教授朱显平看来,我国至今仍然是城乡二元金融格局,农村金融发展明显落后于城市金融发展,农村金融市场体系还很不完善。

多年来,业界一直关注和研究财政资金和金融资本如何协作支农的问题。研究和实践证明,农村金融的健康发展需要有健全的财政支农体系作为支撑。

许光进对此深有感受。银行与资金需求方的信息不对称是一大难题。“通过政府加入的模式,前期通过政府相关部门帮银行进行一个初选、公示,一定程度上杜绝了因银行调查不充分导致信息偏差的情况。”许光进说。

许光进也强调,推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名单是政府的职能,至于最终放不放款,需要银行按照相关程序和技术调查完后再做决定。

据介绍,“财政惠农信贷通”贷款对象主要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休闲农业经营组织和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等五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授信金额不超过300万元;家庭农场、种养大户、休闲农业经营组织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四类经营主体授信不超过200万元。

许光进介绍,“财政惠农信贷通”贷款按照“政府牵引、银行运作、农民受益”的原则,利率上浮不超过贷款基准利率20%,贷款期限为1至3年。

“目前已合作近四年。”许光进向记者介绍,截至今年3月19日,邮储银行江西省分行“财政惠农信贷通”已累计实现放款2.3万笔,贷款金额90.6亿元,并且资产质量良好。

资金需求方更看重低利率

经过多年的实践,许光进认为“财政惠农信贷通”实现了“三赢”。对于邮储银行而言,“财政惠农信贷通”产品不仅有政府风险担保金作为担保,更有政府部门的信息支持,在有效扩大客户群的基础上降低贷款业务风险。

“对于政府而言,发挥了财政资金‘小钱撬大钱’的作用,可按照政府风险补偿金8倍的杠杆撬动银行贷款,扩大支持范围。”许光进表示,农户更是受益其中。

江西省于都县御提园果蔬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御提园合作社)理事长刘广洲就是受益者之一。他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更看重“财政惠农信贷通”贷款利率低,“一年也节约不少钱呢”。

早在2013年,刘广洲就从邮储银行于都县支行贷款35万元用于扩大葡萄种植规模。2014年12月、2016年1月和2017年2月邮储银行于都县支行向其发放了“财政惠农信贷通”贷款共计180万元,为合作社产业升级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相比银行的其他贷款产品,刘广洲感觉“财政惠农信贷通”贷款的手续繁杂一些,放款时间相对长一些。他还提到,虽然第一次贷款时无担保、无抵押,但第二次以后邮储银行就需要有担保人或一定的抵押物了,“并不影响贷款额度”。

对此,许光进解释,当时设计“财政惠农信贷通”产品时的确考虑到了这个问题。

“通过几年的发展来看,可能会拉长贷款的时限,但增加一道手续可以把风险在前期都规避掉了,解决了银行不敢贷的问题,对金融可持续支农是有好处的。”许光进向记者表示,“利大于弊”。

其实,邮储银行并不仅通过这个金融产品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资金的需求。据介绍,他们还通过邮储集团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三流”合一的方式,帮助涉农主体解决农产品进城的问题。

更为重要的是,邮储银行通过扶持帮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他们直接带动贫困户脱贫。以御提园合作社为例,现有流转土地107亩,每年通过土地流转经营果蔬种植,直接带给贫困户收入650元/亩。

据刘广洲介绍,合作社一年四季为当地贫困户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累计安排农村贫困户就业超过800人次,基地农户工人直接参加果蔬技术培训,掌握专业种植技术,参与基地维护管理,直接带动全村兴发组、东头组近50余户村民从事果蔬种植,间接带动周边村200余户贫困户发展果蔬种植产业,聘请当地15户村民在其基地长期用工,其中有6户是贫困户。

“该产品不仅解决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担保问题,而且在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方式、优化涉农贷款担保措施和建设三农信用环境体系方面,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许光进说。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