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拯救秃鹫在行动 |
南亚各国政府建立安全区拯救这种关键的食腐动物 |
在柬埔寨一个饲养站,细嘴秃鹫盯着未受有害污染物影响的尸体。同时,一群白背秃鹫等着进食。
图片来源:A. B. M. SAROWAR ALAM/VULTURE CONSERVATION INITIATIVES
这是一个恐怖但极为诱人的场面。去年12月,在位于孟加拉国1号秃鹫安全区的森林中,一群白背兀鹫围着一头死牛雀跃,争夺着抢吃一口美味的机会。一只大胆的秃鹫不停地把头深深地陷入尸体中,撕扯下一片片肉。其他秃鹫则放弃了美食,展开2米长的翅膀朝着附近一棵大树飞去。
通过附近一间小屋墙壁上的洞观看了这场“盛宴”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保护生物学家Sarowar Alam为此感到欣喜。他带着敬佩之情说道,白背兀鹫真是“一种雄伟的鸟”。
这种曾经很常见的鸟类如今正处于严重濒危状态。据研究人员估测,目前仅有几百只白背兀鹫在孟加拉国上空翱翔,约有1万只生活在南亚所有地方——不到几十年前白背兀鹫数量的1%。另外两个南亚物种——印度秃鹫和更加少见的细嘴秃鹫也在遭受灾难性的衰退。起因是一种被兽医用来保持牛群健康的药物,但这对于以接受治疗的牲畜的尸体为食的秃鹫来说是致命的。
找到罪魁祸首
在孟加拉国同印度接壤的东北部边界附近,有一片面积达1800公顷的受保护森林。这就是Rema-Kalenga野生动物保护区。在这里,秃鹫不必担心它们的食物,因为该保护区位于宽度达200公里的1号秃鹫安全区的中心。在1号秃鹫安全区,生态环保人士同当地居民一道,提供未被污染的牲畜尸体给秃鹫食用,并且同兽医合作,防止在饲养牲畜时使用杀死秃鹫的药物。
这是孟加拉国两个秃鹫安全区的其中一个,模仿了南亚其他地方的几个类似区域。该安全区只是将3个秃鹫物种从灭绝边缘上拉回来的多方面努力的一部分。过去十年间,若干亚洲国家政府还禁用了问题最大的一种药物,同时人工繁殖中心开始孵化上百只幼秃鹫。如今,一些迹象表明此类举措正在发挥作用:调查显示,秃鹫衰退已经减缓,一些种群的数量甚至可能在增加。
不过,对孟加拉国1号秃鹫安全区的最近一次到访凸显了生态环保人士在实现其目标时面临的发人深省的困难。对秃鹫来说具有致命性的被禁药物仍在现成供应着。同时,秃鹫的形象问题仍然存在:很多孟加拉国人依旧视秃鹫为要避开而非被拯救的动物。过去,人们会避开这些在头顶盘旋的食腐动物,担心它们的影子会带来疾病。一些人甚至用竹棍击打秃鹫并向其投掷石头。在生态环保人士看来,改变这些态度对于让当地居民为药物禁令和其他秃鹫保护措施提供关键支持非常重要,尤其是在那些政府缺乏资金、人力和执行力的国家。“他们并不像喜欢老虎或者大象那样喜欢秃鹫。”帮助在孟加拉国建立秃鹫安全区的Alam表示,“这是一大问题。”
南亚秃鹫数量的锐减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随后一直以惊人的速度下滑。几百万只秃鹫似乎在一夜之间消失。直到2004年,巴基斯坦的科学家才发现了罪魁祸首。一些秃鹫无法代谢双氯芬酸钠—— 一种在上世纪90年代被广泛用于治疗牛群发烧、乳腺炎和其他病痛的止痛药。当秃鹫食用被污染的尸体时,尿酸在其肾脏中结晶。随之而来的是肾脏衰竭和死亡。
药物禁令失效
秃鹫的消失意味着失去了一种大自然处理尸体的最清洁方式。一群秃鹫能在不到1个小时内将一头死去的牛吃得只剩下骨头。在印度,不能食用牛肉的印度教禁令意味着牛往往在田野中死去。有人担心,曾被秃鹫清理的尸体如今只能让其自行腐烂。在孟买,琐罗亚斯德宗教的追随者传统上会将死者放在遥远山顶上的开放塔中,以便让秃鹫把骨头挑干净。如今,他们建造了太阳能炉子来烧掉尸体。一项2008年的研究警告说,如果清理尸体的秃鹫越来越少甚至被野狗代替,这会导致狂犬病数量攀升。
最终,该地区的政府开始通过禁止兽医使用双氯芬酸钠拯救秃鹫。在秃鹫种群数量最多和采取措施最得力的印度,这一约束被认为使白背兀鹫种群有所恢复,数量达到6000只左右,同时减缓了如今数量已降至不到1.5万只的印度秃鹫的衰退。印度的细嘴秃鹫数量被认为在1500只左右,但由于数量太少,无法可靠地辨别出近年来的趋势。
不过,根除问题药物证明很困难。例如,在印度禁止兽用双氯芬酸钠后,那里的药物公司开始出售一种表面上供人类使用的超大剂量药物。但该药物同用于牛群的剂量完全相同。随后,政府针对这种新配方发布了禁令。但若干最常见的可替代双氯芬酸钠的药物,包括酮基布洛芬、乙酰氯芬酸和尼美舒利仍能毒死秃鹫。在大多数地方,兽医仍能合法地使用这些药物。
与此同时,持续的污染减缓了人工饲养濒危秃鹫并将其释放到野外的努力。虽然位于尼泊尔和印度的繁殖中心饲养了300多只幼秃鹫,但出于如果将其释放最终会被毒死的担心,大多数仍被囚禁在笼子里。一项2004年的研究估测,如果在760具牛的尸体中有1具被双氯芬酸钠污染,便足以使秃鹫数量下降。
多措并举拯救秃鹫
这些令人担忧的统计数据,帮助催化了分布在南亚秃鹫生活区域的11个安全区的建立。该策略由生态环保组织主导,于2012年首次在尼泊尔启用。它将保护秃鹫的具体举措同旨在将秃鹫的厄运形象转变为环境使者的公共努力结合起来。
2014年,在Alam和其他人的敦促下,孟加拉国政府指定了两个“临时的”安全圈。它们200公里的宽度同秃鹫寻找食物的通常穿行距离相匹配。2号秃鹫安全区覆盖了该国西南部孙德尔本斯红树林的部分区域。1号区域则以Rema-Kalenga保护区的秃鹫热点区域为核心。
在安全区内,生态环保人士会用警告药物危险的宣传材料以及免费的美洛昔康(一种对秃鹫安全的止痛药)不停地“骚扰”兽医。他们还让卧底买家前往药房,以便确定它们是否在出售违禁药品。2017年,孟加拉国成为第一个禁止使用酮基布洛芬和双氯芬酸钠的政府,尽管该禁令只在秃鹫安全内生效。
此类努力似乎正在发挥效果。在尼泊尔,卧底的药方检查显示,自从该国唯一的秃鹫安全区在2012年建立,双氯芬酸钠的可得性出现大幅下降。同时,自2014年起,便未在安全区内发现该药物。在孟加拉国,调查发现,安全区内几乎所有的药房都已停止出售双氯芬酸钠。
随后便是构建秃鹫的良好形象。在1号安全区,一所靠近保护区的学校刻有描绘秃鹫的彩色壁画。同时,若干当地居民帮助开展秃鹫保护项目,承担着相当于付费的当地大使的角色。
IUCN还向15个生活在毗邻Rema-Kalenga保护区的茶园内的贫困家庭提供牛群,以培养其对秃鹫的感情。随后,该团队以每头牛2.5万塔卡的价格将其收回。这几乎相当于一个茶园工人1年的薪水。他们的希望是,额外的收入将阻止这些家庭试图通过在秃鹫筑巢的保护区寻找木材来赚钱。(宗华编译)
更多阅读:
《科学》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