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晴丹
“蓝天的天数多了,水绿的河塘多了,长草的小山坡多了。”这是现在人民群众看在眼里、喜在心里的最直观的变化之一。
朋友圈从晒雾霾到晒蓝天,环保攻坚战交出的这张成绩单,凝聚了无数心血和力量。近年来先后出台的“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等环境保护措施为美丽中国建设保驾护航。
而建设美好的现代生活,增加百姓的幸福感是长期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守护好“绿水青山”,合力装点我们的绿色家园。
“空气净化器几乎闲置了”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过去40年,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取得了历史性的巨大成就,但同时也付出了生态环境的代价。
“那个时候,我们是拿绿水青山换金山银山,现在我们已经意识到金山银山买不来绿水青山,环境一旦破坏,在很长的时间里都难以修复。因此,不能再走以牺牲生态为代价的老路。”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说。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院长李成贵表示,近年来,为了解决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国家显著地加大了环保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实施了雷厉风行的行动计划,推动经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已经取得明显效果。
“这个冬天,北京的蓝天数比往年多多了,家里的空气净化器也几乎闲置了。”北京市民徐健晖感叹道。大气污染问题一直备受民众关心,而这个直观的变化让很多“谈霾色变”的家长也可以放心让孩子到户外玩耍。
空气质量到底是否转好,需要数据来说话。2017年,北京市PM2.5平均浓度从2013年的89.5微克/立方米降至58微克/立方米。今年1月,北京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5天。
据统计,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PM2.5平均浓度分别比2013年下降39.6%、34.3%、27.7%。全国各地都在共享蓝天保卫战取得的成绩,“大气十条”确定的各项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得到实现。
各地的江河治理也取得了可喜的效果。“拿新安江源头治理来说,安徽省就采取了强有力的保护措施,让水质越来越好,保障了浙江省的用水安全。”赵皖平说。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的改观,不仅提升了城乡宜居性,也增加了人们的幸福感。
难啃的“硬骨头”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芳草萋萋,小溪潺潺,这是美丽乡村的图景,颇有几分诗意。
“但是,这不过是浪漫主义的浅斟低吟,当我们从思想的世界回到现实的世界,就会发现乡村本身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厚重经典,相当多的乡村离诗意还很远。”李成贵认为。
在强化环保、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过程中,美丽乡村的建设始终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畜禽粪便污染、塑料薄膜乱飘、生活垃圾乱扔、生产污水随意排放……这些都是破坏绿水青山的“罪魁祸首”。
在赵皖平看来,乡村里还隐藏着一个肉眼看不见的敌人——土壤污染,比起大气、水质等,土壤里的危害看不见也摸不着,因此大家对土壤的关注少之又少。
“土十条”的出现,对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作出了全面战略部署。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强化土壤污染管控与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等。
然而,如何修复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保障粮食作物安全生产,是当前土壤及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这个隐形的“杀手”是代表、委员们最揪心和最担忧的。
“关于土壤污染问题虽然提出来了,但是重视程度还不够,下一步我们应该从内涵上下功夫,真正从根本上解决土壤污染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农业大学校长张宪省呼吁。
“土壤污染治理非常非常复杂,不但高成本、高投入,而且短时间里难以解决,在财力、技术有限的情况下,需要重点关注耕地。全国土壤污染情况、严重程度不一样,因此要对耕地分类、分区域、分等级、分轻重缓急地解决,通过不断创新的科技手段来改变。”赵皖平指出。
永远都在路上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一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另一头牵着财富和生产。
环境污染非一天可以导致,而是历经了几十年的不断积累,在此期间我们虽然以对能源的消耗、对环境承载力的破坏为代价换来了财富,但是由此造成的生态破坏的恢复却是一个无比漫长的过程。
“对目前的严峻形势,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能盲目乐观。尽管环境治理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丽生态环境的需要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张宪省指出。
赵皖平则强调,美丽中国建设,守护绿水青山,要有一个长期的视角,并不是“刀剑入库”后就停止脚步,而是“永远都在路上”。环境保护这根弦要永远绷紧,只有这样,环境才会越来越好。
对于2018年的发展路径,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给出了具体的建议:如改革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加强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推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以更加有效的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巩固蓝天保卫战成果,2018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下降3%,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继续下降。
守护家园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李克强再次呼吁,“我们要携手行动,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
《中国科学报》 (2018-03-09 第1版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