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月7日04:45,SpaceX旗下的新型火箭,也是现役运力最强火箭——重型猎鹰(Falcon Heavy)火箭首飞成功。猎鹰火箭能够将63.8吨的载荷送往近地轨道,相当于将一架波音737客机送入太空,而且不仅装满燃料,还坐满乘客,装满行李。(相关报道见A12版)
重型猎鹰火箭发射成功的意义当然有很多,最重要的是,它对人类探索太空有了更大的助力,甚至意味着猎鹰火箭把人类移民火星的理想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不过,说到移民火星,也有很多人是不以为然的。刚刚在重型猎鹰发射前一天(2月6日)去世的香港知名文史学者饶宗颐就在2017年8月9日百岁寿辰时称,“我对人类的未来是悲观的。人类自己制造各种仇恨,制造恐怖,追求各种东西,变成物质的俘虏,掠夺地球资源不够,还要到火星去,最终是自己毁灭自己……”
自然科学家与人文学者观察和研究世界的角度和结论似乎在很多地方都不一致,在太空探索和移民火星上恐怕就是如此。当然,这种不一致也可能只是表象,因为从这种不一致也可以找到对长期以来流传的一句话的解释:科学与艺术在山脚分手,在山顶上会合。
对于太空探索或移民火星的山顶会合,也可以用人文学者的理解来解释,即要倡导天人合一,制造天人互益的环境,朝天人互惠方向努力,而不要造成天人互害。如果能形成天人互益的结局,则科学与艺术就可以完美地会合,无论在山顶还是山脚。
太空探索也会像人类早期对殖民地的掠夺一样,以无序、野蛮、屠杀和毁灭的方式进行,而目前最让人担心的是,太空探索将破坏或毁坏太空(宇宙)生态,就像今天地球上的人们为了经济发展,不择手段地伤害地球环境和生态一样,使得生物多样性减少,可持续发展难以保障。
现阶段,太空探索产生的最大生态问题是太空垃圾,即所有围绕地球轨道的无用人造物体,小到人造卫星碎片、漆片、粉尘,大到整个飞船残骸,它们都是人类创造的。根据NASA的统计,迄今,绕地飞行的直径小于1厘米的太空垃圾有1.7亿个,1-10厘米直径大小的太空垃圾则有67万个,更大直径的垃圾有2.9万个。在近地空间俄罗斯制造的太空垃圾最多,美国第二,中国第三。
此次重型猎鹰的发射既在朝向解决太空生态问题发展,又在制造太空垃圾。重型猎鹰可以回收其一级火箭(在2017年3月30日就实现了)和首次回收火箭的整流罩,减少了太空垃圾,但是,还是不能解决火箭的其他部分,如二级火箭等沦为太空垃圾。而且,此次还发射了一辆红色特斯拉跑车,将往返于地球和火星之间,会在这条轨道上运行数亿年,甚至超过10亿年。也就是说,是长期留在太空的又一个垃圾。
太空垃圾无论对海洋、沙漠,还是人口稠密的都市,都有潜在的危害,而且空间碎片产生的化学和放射性污染也可能给地面生态系统带来负面影响。当然,太空垃圾的直接危害是,与太空的人造卫星、载人飞船或国际空间站相撞,毁坏设备,伤害宇航员。
面对这种情况,当然需要用人类社会的法则来调控和管理,这也是科学与社会、人文相结合的节点。至今国际相关法律都没有涉及减少和回收太空垃圾的保护太空和地球生态的强制性内容。欧洲航天局在2008年4月1日颁布了《空间碎片减缓规则》,欧盟理事会在2008年12月8日通过了《外空活动行为准则》(2010年10月作了修订),2008年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也发布了一份《空间碎片减缓指南》,并在联合国大会通过。但这些准则和指南只是自愿的,不具有国际法上的约束力。
因此,需要制定国际公约,从航天器,如火箭、卫星制造、发射、回收上研究如何减少太空垃圾,鼓励回收太空垃圾。如此,才能让人类有序而可持续地探索和利用太空。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