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惠钰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10/11 9:11:17
选择字号:
让生物陶瓷“活”起来

 生物陶瓷在软组织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领域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本报记者 李惠钰

生物陶瓷可以是硬邦邦的陶瓷牙冠,也可以成为融入机体的“活”的材料。

不久前,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常江在国际学术期刊Materials Today发表综述文章,总结了近年来生物陶瓷的研发进展。他表示生物陶瓷不仅能用于硬组织修复,在软组织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领域也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生物陶瓷具有调节干细胞分化和干细胞与组织特异性细胞(包括软组织细胞)相互作用的生物活性。“调控血管的生长、促进脂肪的再生、修复受损的皮肤或其他软组织创伤等,都将是生物陶瓷很有前景的应用方向。”常江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

从“无生命”到“有生命”

在人体内植入无生命的人工材料,就能诱导生命组织器官再生,调动人体自身修复功能。这种看似遥不可及的场景,因为生物陶瓷活性的增强,进一步变为现实。

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教授张兴栋就曾向记者展示了一种骨诱导性人工骨生物材料,将它植入人体后,能调动人体自身的康复功能,形成新的组织,既无异物反应,又可实现人体的永久性康复。

这种人工骨生物材料就是多孔磷酸钙生物陶瓷,是组织诱导性生物材料的一种。经过多年研究,张兴栋发现,多孔磷酸钙生物陶瓷不仅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一定条件下还表现出骨诱导性,即不用外加生长因子或活体细胞就可以诱导骨组织生成。

“骨修复采用自体骨是最好的,但是自体骨来源有限,所以如果能够做出与自体骨很接近的材料,那就太理想了。”清华大学再生医学与仿生材料研究所所长崔福斋也一直致力于生物陶瓷的研究。他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他们实验室就以胶原蛋白和羟基磷灰石为原料做出生物陶瓷人工骨,植入人体后能够像自体骨一样在体内转化,促进骨细胞生长,形成新的组织,而陶瓷本身则会逐渐降解消失。

“骨修复材料如果在体内不能够降解,那它就永远是个异物。”崔福斋说,如何提高生物陶瓷的生物活性是当下的研究热点,比如在陶瓷中加入生长因子或干细胞等。常江也表示,生物陶瓷释放的不同的生物活性离子,对干细胞微环境和组织再生具有组合或协同作用,这将有助于设计具有多种组织修复功能的生物陶瓷。

“生物陶瓷不只用做简单地物理替换,从再生医学的角度,大家更关注生物陶瓷产生的生物学效应,即这个材料本身可能会直接影响细胞,影响人体组织的再生,这将发生本质的变化。”常江表示,生物陶瓷研究的国际趋势就是,不单要增强它的生物活性,还需要发掘它的新的生物功能,拓展新的应用。

从“硬组织”到“软组织”

常江认为,近几年,生物陶瓷最大的科研进展之一就是从硬组织的替代应用拓展到了软组织的再生修复,软组织修复也将是生物陶瓷一个非常有前景的重大方向。

“绝大多数生物陶瓷都是用于骨和牙齿等硬组织修复,但现在通过生物学效应发现,生物陶瓷还能够调控细胞,很好地促进创伤愈合,也可以促进其它一些软组织,包括心肌、皮肤、脂肪的再生,还能够促进干细胞分化,用于各种不同的软组织修复。”常江说,“因为很多软组织创伤的修复都需要血管的生长,如果生物陶瓷材料能够促进血管的再生,就可以修复更多的软组织创伤。”

另外,“从临床适应症的角度,有成千上万不同的应用模式,不同的组织所需要的材料千差万别,不同的细胞对材料的活性要求也不一样,修复骨头和修复心肌、皮肤或者肝脏,都有不同的要求。”常江告诉记者,他们为此建立了一个材料库,以生物活性为核心做出各种不同组成的材料,针对不同的临床应用,筛选最合适某种细胞的活性材料,然后把它做成临床应用最需要的形式。

从原材料的角度,用于组织再生的生物陶瓷除了磷酸盐陶瓷,如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及多聚磷酸钙,还有多种硅酸盐陶瓷以及碳酸钙、硫酸钙等。常江表示,从修复硬组织拓展到软组织,很多时候需要采用有软有硬的复合材料。“有的需要做成创可贴一样的膜,有的需要做成一个管子,比如修复神经或者修复血管等,如果是局部的修复,可能还需要做成像水凝胶、果冻一样的材料,直接用针注射到需要修复的地方。”

常江还表示,未来,生物陶瓷研究需要实现控制材料各种参数的精准化,比如材料的结构、化学组成、力学特性等,这是决定材料生物学效应的关键。“要想实现这些,光靠一种方法可能不够,还需要多种方法的组合,或者研发更适应某些材料的特种制备技术,比如3D打印就是重点方向之一。”

从“单学科”到“多学科”

目前,生物陶瓷在性能上还不能满足很多临床需求,比如材料的牢度、稳定性、力学强度和组织的匹配性等,这就要求科研人员更深入研究材料的生物活性的机理,找出它对干细胞调控以及对组织再生调控的原理,据此进一步设计合适的材料。

常江表示,生物材料本身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交叉学科,如果纯靠做材料,实现上述目标就会很难,要想取得更大的突破,深层次的交叉合作才是关键。

“以前,做干细胞的人只是从生物学或医学角度考虑,对材料兴趣不大,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发现,材料对干细胞技术发展作用很大,这也使得他们有兴趣找材料界合作。”常江告诉记者,“干细胞放到体内去治疗的时候会遇到很多障碍,比如在体内有可能被免疫细胞吃掉了,或者环境改变之后,干细胞会死掉,或者无法停留在需要治疗的位置。那么,其中一个解决的方法就是找到一个好的材料,把细胞包裹在里面,再递送到体内,而这就是我们材料科学的优势。”

“比如,我们可以把材料做成膜,在上面种上细胞之后贴在身体需要的地方;或者可以做成水凝胶,把细胞包裹进去之后注射到需要治疗的地方并停留在那里。如果你的材料选得好,里面的细胞就会活得更好,具有更强的再生功能。”常江说。

近日,在由国际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学会联合会主办的“2018生物材料定义会”上,张兴栋建议的“组织诱导性生物材料”经大会投票通过后作为新定义列入了“生物材料定义”,这也是由我国科学家首次提出的生物材料定义。张兴栋对此解释说,材料植入人体后,可以刺激人体发生特定反应,调动人体的自我完善修复功能,再生人体组织或器官。

“有机结合各个学科的知识,才能碰撞出新的思想。”张兴栋表示,生物材料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全球生物材料领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材料、新技术和新领域大量涌现,萌生的新领域需要规范化和制定新的定义,才能使生物材料科学与产业正常发展。

《中国科学报》 (2018-10-11 第6版 前沿)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