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辛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8/1/18 21:49:54
选择字号:
科学家揭示雌雄行为差异的神经机制

 

科学网1月18日上海讯(记者黄辛)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许晓鸿课题组首次通过光遗传手段在不同性别的小鼠中同时诱导出雄性求偶行为和母性行为,同时通过多种方法证明内侧视前区表达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α,Esr1)的神经元在介导雌雄行为差异中起关键作用。今天,相关研究论文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

在有性繁衍的物种中,雌雄个体在求偶行为和后代照看行为中表现出不同。这些雌雄行为差异在人类和非人灵长类中可能由社会因素决定,而在其他物种中则更多反映了神经系统的性别分化和雌雄神经系统的功能不同。内侧视前区(mPOA)位于大脑的底部,下丘脑的前端,在包括人在内的很多物种中都存在显著的雌雄差异,在细胞数目、基因表达以及神经联结等多方面雌雄不同,因此内侧视前区一直以来被认为是调控雌雄行为差异的重要脑区。然而,对于内侧视前区的研究长期以来停留在描述性或者损伤性实验上,缺乏精确的功能学层面的研究,因此对于内侧视前区是否调控雌雄行为差异以及其行为调控的神经机制我们一直都不清楚。

为了回答这一问题,许晓鸿课题组利用最新的光遗传学和光纤记录等研究方法,同时在雌雄小鼠中系统性地探究了内侧视前区神经活动和性别二样性行为输出之间的关系。首先,他们发现内侧视前区神经元,尤其是Esr1+神经元的神经活动和雄性求偶行为和母性行为发生次数高度相关。令人兴奋的是,激活内侧视前区神经元或者是特异性地激活Esr1+神经元在雌雄个体中都可以同时诱导出雄性求偶行为和母性行为,表明内侧视前区在任一性别个体中都具有支配任一性别特异性行为的潜能。同时,如果在行为过程中实时阻断内侧视前区Esr1+神经元的神经活动,则可以阻止雄性求偶行为和母性行为的发生。相应地,杀死Esr1+ 神经元则完全消除雄性求偶行为和母性行为的性别差异。

“这项研究提出性别分化后大脑仍然具有双性潜能的假说,并提出内侧视前区Esr1+神经元的性别特异性激活是造成雌雄行为差异的关键因素。”研究人员表示,这不仅增强了人们对于内侧视前区功能的了解,也为未来性别二样性行为神经机制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框架。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我国卫星数据通信方式迎来重大变革 固体核磁共振新进展!
新生开学,导师:8点要做,3点不要做 3颗火山玻璃珠证明月球1.2亿年前仍活着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