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贡晓丽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1/4 10:14:24
选择字号:
数字丝绸之路搭台 中国企业借力“出海”

 

■本报记者 贡晓丽

自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构想以来,社会各界围绕丝绸之路的讨论一直升温,“一带一路”更是成为2015年全国两会的热词,在党的十九大会议上,“一带一路”也写入了中国共产党的党章。

“现在我们强调‘一带一路’建设,既然是建设,就要落实到一个一个的国际合作项目上。” 中国工程院院士、“一带一路”科学家联盟主席孙九林,在近日举行的数字丝绸之路建设与中国企业“走出去”高端论坛上表示。每一个合作项目都牵涉到不同国家的政策、环境、文化、理念等。“这就需要建立一个信息化的公共服务平台,跟各个国家互联互通。”

孙九林提出,在对数字丝绸之路建设过程当中,一定要重视数字丝绸之路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和运营管理,甚至成为丝绸之路建设的有力保障。如此,企业才可能借力“出海”。

数字丝路建设充满挑战

到目前为止,全球共有86个国家与国际组织加入到丝绸之路建设当中,在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联盟缔结过程中,孙九林深深体会到信息交流的重要性,“沿线的诸多国家遵循着千姿百态的文化、政策、法律,给合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分布式、统一管理、多语言、安全稳定的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具有重要的支撑意义”。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卢山认为,数字丝绸之路就是丝绸之路在网络空间的版本体现,“在数字丝绸之路上,跑的首先是信息。金融也好,知识也好,都要以数据为基础,过去的丝绸之路用文明载体、经济载体来形容,数字丝绸之路首先是数据的载体”。

数据要运行起来,总要有一些基础设施,就像古丝绸之路上的驿站,数字丝绸之路也需要很多基础设施。“无论是光纤光缆也好,还是IDC的机房也好,基础设施建设很重要,也很不容易。”卢山说。

孙九林表示,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是一项充满着机遇和挑战的伟大事业,为中国方案、中国模式、中国科技基于信息化平台走向国际,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但是,实际上数字丝路的建设难度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很多。“如果只是建一个平台或者网站是有现成代码的,相对容易些。最难的是如何将数据量庞大的内容聚集到平台上,汇聚上来的内容如何保证实效性,如何保证信息被所需要的人获取、挖掘,这也给我们带来很大困惑。”卢山说。

虽然困难重重,“一带一路”正从理念向现实逐渐过渡。“2016年中欧班列正式通行,2017年《共建‘一带一路’:理念、实践与中国的贡献》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发布。‘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初步形成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局面。”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李睿深在作“一带一路”信息化指数研究发布时表示。

先行者尽享红利

信息产业走出去不仅给信息产业本身创造了机会,也给传统企业创造了机会,信息不通的情况下企业走出去会遇到非常大的困难。“中国企业走出去最大的瓶颈,除了资金、法律、人才,最重要的就是信息不对称。”工信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负责人杨东日说。

问题就是机会,大家在开拓中国“走出去”路径,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当中,很多企业做了先进者,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就享受到了“一带一路”建设的红利。

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罗国兵结合柳工的国际化道路发展历程,分析了信息化建设如何助力实体产业“走出去”。“海外布局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两条路。第一是海外系统产业布局和体系的建设,其次就是信息化建设。现在我们可以实现对香港每个公司的资金运营状况了如指掌,可以全部由一个资金池进行有效管理。”

罗国兵表示,在新的发展战略里,柳工也要坚持三个全面,第一是全面国际化,第二是全面的解决方案,第三是全面智能化,“智能化就是信息化的具体推进方式”。

企业的国际化有三条路径可走,自我成长、建立联盟以及跨国并购。中国企业当中多数企业采用了其中一条或两条路径,三条路径都走的并不多见。然而,柳工的国际化过程中,三条路径都走过。自我成长,在印度和巴西建立海外工厂;建立联盟,与康明斯等跨国公司建立合资企业;跨国并购,收购波兰HSW旗下的民用工程事业部。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教务长忻榕在《柳工出海》一书的序言中写道:柳工在这三条路径上遇到的挑战以及获得的经验和教训,不但对柳工自身,而且对中国其他企业都是无价之宝。

一定会有千亿级别企业出现

“一带一路”已经从愿景走向现实,从倡议走向项目落地。杨东日表示,2018年还会有大量的项目落实到“一带一路”,“在数字丝绸之路这样一个巨大利好倡议的引领下,我们国家的信息产业以及关联产业,包括柳工这样可以跟信息化全面结合的产业,一定会有千亿级别的大企业出现”。

“国外的先进技术、项目、企业也会大量涌入到国内,给中国的企业带来新的影响和挑战,甚至整个生态系统的变化,这是在所难免的。”杨东日提醒,在看到利好的同时,也应关注到存在的巨大挑战。

中国的企业正从产业追赶者向产业领先者和标准制定者转变。“过去的中国企业发展有一种后发优势,可以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但是未来中国企业成为产业的领导者,就需要更多的产业前瞻性和责任感。”赛迪研究院互联网经济杂志主编向坤说。

如今互联网向产业端发展,工业互联网是全球发展的趋势,向坤建议,像柳工这样的传统制造业企业,完全可以借助互联网要素,从生产端、研发端到销售端做一些融合,更好地把产品向全球化推进。

向坤认为,柳工的成功“出海”是实体经济复兴的代表,“在柳工等高水平制造产业的带领下,中国的实体经济会发展得更好,2018年将是产业结构更加向好的一年”。

《中国科学报》 (2018-01-04 第7版 产业)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究或摆脱光子时间晶体对高功率调制依赖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