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丁佳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7/8/10 1:14:59
选择字号:
首发星成果多 新计划已跟进
中科院空间科学卫星“不断档”

 

“除‘墨子号’量子卫星外,‘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慧眼号’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均获得了大量科学数据,相关科学成果将陆续发布。”8月10日,世界首颗空间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宣告提前完成既定科学目标,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在日前于北京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科院实施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以来,我国空间科学研究上了一个大台阶。

白春礼透露,为进一步落实习总书记关于“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指示,中科院在空间科学先导专项中,对“十三五”、“十四五”期间的科学卫星进行了安排和部署。

这些计划聚焦当前国际重大基础科学前沿,包括宇宙的起源、黑洞、引力波、系外行星探测、太阳系资源勘探、太阳爆发机理、地球空间爆及其粒子逃逸、水循环和全球变化的关系等。

截至目前,中科院与欧洲航天局联合支持的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全景成像卫星(SMILE)已经立项实施,爱因斯坦探针卫星(EP)、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卫星(ASO-S)已经启动立项综合论证。

白春礼希望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力争使我国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实现更多的重大突破,同时带动航天技术的发展,为将我国早日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做出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贡献。

“未来科学卫星项目的选择标准,一个是根据世界基础科学发展的前沿和我国科学家的优势,判断项目是否瞄准重大的科学突破,一个是判断项目实施后对我国空间科学研究的整体带动作用。”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空间科学先导专项科学卫星工程常务副总指挥吴季解释称,“我们会依据这两个标准,按照严格、公正的遴选程序来选择支持的卫星项目。”

据了解,国际上空间科学强国在科学卫星上投入巨大,如2000年~2014年,美国发射了84颗空间科学卫星,占到发射卫星总数的27.6%,2015年在空间科学卫星领域投入将近50亿美元。长期以来,我国空间科学家缺少自主的科学卫星计划和第一手的探测数据,原创性的科学发现比较少,原创性的科学思想不能快速、直接得到验证。为了摆脱这一状况,中科院出资设立空间科学先导专项,目前“十二五”期间支持的首批四颗科学卫星均已成功发射。

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6年和2017年新年贺词中两次提到科学卫星,表明了对我国基础科学领域进展的高度关注。这次“墨子号”成果的发布,并圆满完成了其预先制定的科学目标,就是我国空间科学家向习近平主席的一次汇报。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科学家发现第一颗拥有永久黑暗面的行星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