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等 |
揭示降雨季节变化对树木生理的影响 |
|
本报讯(记者朱汉斌 通讯员周飞)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博士毕业生、现复旦大学博士后高建国等在降雨季节变化对树木生理的影响方面研究取得进展。相关成果日前相继发表于《植物生态学展望》《进化与系统学》。
数据模型表明,未来降雨格局将更加不均匀,这势必影响或改变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广东鹤山30年(1985—2014年)降雨数据的分析发现,干季降雨明显减少,末期的递减趋势尤甚。基于此,研究人员利用鹤山站森林降水季节分配变化野外控制实验平台,对次生常绿阔叶林两个共存树种火力楠和木荷的树木液流变化、水分利用效率等进行了两年的观测研究,以解析响应降雨季节格局改变的生理生态学机制。
研究显示,两树种的整树液流和内在水分利用效率对降雨处理表现出一定的生理稳态性,树木蒸腾对水汽压亏缺和光合有效辐射的响应无论在干旱、春旱还是加水期均无明显的处理差异。与此相反,单位面积的叶氮和磷含量呈现一定的波动,特别是叶片氮:磷有明显的处理效应,说明降雨季节分配改变对氮和磷双重限制的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吸收和利用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
进一步分析发现,火力楠在湿生或轻度水分胁迫下有更强的生长优势;木荷由于根系对土壤深层水分的较多利用和较强的形态可塑性,在未来降雨分配不均或干旱加剧的情形下具有竞争优势。
《中国科学报》 (2017-07-26 第4版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