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欧阳志云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7/24 9:57:42
选择字号:
欧阳志云:我国生态系统面临的问题及变化趋势

 

■欧阳志云

全国生态系统复杂多样,空间差异大,以草地、森林、农田和荒漠为主,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82.8%。由于气候、地理条件的影响,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对人类活动的干扰十分敏感;同时,悠久的历史、巨大的人口数量和高速的经济发展导致的高强度资源开发,对我国森林、草地和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影响,生态系统退化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主要问题。自2000年以来,尤其十八大以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启动并实施了主体功能区规划、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转移支付,以及三江源生态恢复、京津风沙源治理、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等一系列生态环境政策与生态保护、生态恢复与生态建设工程,我国生态系统面临的问题开始发生转型,从由农业开发导致的生态问题向工业化、城市化导致的生态问题转变。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沙漠化、石漠化等问题仍然严重,但面积与程度在下降,森林与草地生态系统质量低但总体在改善与提高。我们目前面临的生态问题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系统质量低。

我国是世界上生态环境脆弱的国家之一。由于气候与地理条件的原因,形成了一系列生态脆弱区。在高强度的人类干扰下,生态系统退化严重,人与自然矛盾非常突出。全国生态环境高度敏感区域面积390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40.6%,而生态环境脆弱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0%以上,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黄土高原区、西南山地区和青藏高寒区等地区尤为突出。全国森林与草地质量低下,生态系统质量为低等级与差等级的面积比例分别占三种类型总面积的43.7%和68.2%;质量为优等级的面积比例仅占森林与草地生态系统总面积的5.8%和5.4%。局部地区生态系统质量仍在下降,如有17.6%的森林与34.7%的草地生态系统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2.土地退化问题仍然严重。

我国土地退化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沙漠化与石漠化等方面,当前土地退化面积较大,但面积与程度均在下降。

(1)水土流失。全国水土流失强度较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和西南地区,其中极重度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黄土高原和四川、云南局部地区;东部地区水土流失强度相对较小。自2000年以来,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从177.78万平方公里减少到167.75万平方公里,减幅为5.6%。其中,极重度水土流失面积比例减少幅度最大,减少16.1%。

(2)土地沙化。我国沙化土地面积大,以极重度及中度沙化等级为主。沙化土地面积最多的省区是新疆、内蒙古和西藏,三省区的沙化土地面积占全国沙化土地总面积的82.0%。近年来,全国沙化土地面积整体减少,但仍有部分地区沙化程度加重。沙化土地面积减少11.61万平方公里,减幅为6.0%。其中极重度沙化区呈减少趋势,轻度沙化面积增加。沙化程度减轻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北部、黄土高原西北部和新疆北部等。

(3)西南地区石漠化。全国石漠化区域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四川、湖南、广东、重庆及湖北八省(区、市)的喀斯特地区,总面积为9.56万平方公里,占八省份总面积的17.9%。近年来,全国石漠化程度有所改善,主要在贵州大部、云南西南部等区域,但部分地区有恶化的趋势。

3.生态系统人工化加剧,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减少。

2000~2010年间,人工林、库塘等人工湿地和城镇面积显著增长,自然森林、沼泽湿地和自然草地面积持续减少,生态系统人工化趋势进一步加剧。全国人工林面积约占森林生态系统面积的1/3。全国城镇面积明显增加,十年增加了5.56万平方公里,比2000年增加28%。全国水库数量8.79万个,水库水面5.28万平方公里,总库容7162亿立方米,分别占全国陆地水体总面积的26.1%和全国河流径流总量的23%,十年间水库面积增加了3.1%,自然河段长度比例不断下降。

4.流域生态破坏严重,生态风险巨大。

由于水资源与水电资源的大规模开发,我国河流生态系统面临巨大冲击,河流断流、湿地丧失及废水排放显著增加,水环境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且生态调节功能低。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海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尤为显著。

(1)长江流域的主要生态问题表现为自然湿地丧失严重、自然生态系统质量低、水土流失以及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严重、河道断流普遍发生、湖泊水环境污染严重、水生生物多样性丧失加剧。水资源开发强度大,生态隐患大。长江上游支流水电开发强度大,河道断流普遍发生。断流、水环境严重污染以及水库和水电站建设,导致河道片段化、江湖阻隔和水环境恶化,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丧失与退化。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丧失严重,白鱀豚已功能性灭绝,江豚、中华鲟等珍稀濒危物种种群数量不断下降,濒临灭绝。

(2)黄河流域的主要生态问题有生态系统质量低、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过度开发、河流断流加剧、水环境污染严重。黄河流域优、良等级森林生态系统面积比例仅为7.4%;优、良等级草地生态系统面积比例仅为30.0%。水土流失面积比例达63.7%。由于水资源开发利用增加,全国断流河流愈来愈多、断流河道长度不断增加、断流时间不断延长。黄河27条主要支流中,11条常年干涸,黄河下游干流已经成为人工控制的“水渠”。

(3)海河流域的主要生态问题有生态系统质量低、水资源过度开发、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河流断流与水环境污染严重。海河流域优、良等级森林生态系统面积比例仅为4.6%,水土流失面积比例为30.7%,水资源总开发利用程度为98%,全流域浅层地下水超采严重,总开发利用程度高达110.4%。

5.城镇扩张失控,人居环境恶化。

城镇扩张摊大饼现象普遍。大多数城市建成区呈摊大饼式的单中心扩张模式。2000年以来,17个重点城市主城区面积扩大了2~4倍。城市生态调节功能不断降低,全国所有大城市“热岛效应”不断增强。2000年以来,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和长沙等城市的“高温区”范围都有明显增加。全国62%的城市存在城市内涝,其中74.6%最大积水深度超过50厘米,对居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城市大气污染严重,居民健康风险加大。城市绿地结构简单,外来植物比例高,如北京城区外来植物物种占比高达52.7%,野生动植物种类少、种群数量低。

6.矿产资源开发严重破坏生态,环境风险大。

全国矿产资源开发扩张迅速。2010年直接破坏地表面积在5公顷以上的矿产开发点达52566个,分布于全国1774个县。十年间新增矿区面积为2285.17平方公里,占2010年矿产总面积的32.26%。新增矿区面积55%分布在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严重,地面沉降、滑坡、地裂缝和溃坝等次生地质灾害频发,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作者系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

《中国科学报》 (2017-07-24 第7版 观点)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