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张露 吴晶晶 记者 温才妃
“感谢关工委的老同志,这三年来对我们麻袋班贫困学生的资助,让他们能顺利地完成学业。”扬州大学麻袋班班长狄崇激动又开心地说道。
在扬州大学,有一个暖心的机构。它的名字叫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简称关工委)。自1998年成立以来,每周三下午,值班的老同志就会来到关工委工作站为大学生答疑解惑,让他们在大学这个十字路口找到正确的方向。
“活字典”:从学生困难入手
之所以说它是一个暖心机构,原因并不复杂。有人生活消极,老同志就教他们积极处事;有人家庭困难,老同志就号召捐款;学生们想做公益,老同志就与他们对接,手把手地指导他们;学生们反映图书缺少,老同志就捐款在宿舍楼下设置图书室……
这些年,老同志不仅对学生生活、学业加以指导,还尽可能地解决他们各方面的问题。
其中,梁隆圣老书记于2002年退休后担任扬州大学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他除了在思想上指点学生,还多次慷慨解囊,捐出自己的退休金、学校发给他的奖金和慰问金。
当了解到更多的学生需要帮助,他发起资金募集,至2010年,学校关工委募集60余万元资金,资助了200多名大学生;与校友设立“校友关爱基金”,募集20万元;与几位老同志捐资帮助家境贫寒的学生开妍完成本科、硕士两个阶段的学业……除此之外,为了帮助学生就业,他一边向校友打听就业信息,一边还动员女儿把特困生录用到她的公司工作。
梁隆圣鼓励贫困生树自强之心,立奋斗之志,成有用之才。他说:“我们关工委不仅要给予学生外在的帮助,更要做实事,解决真正的问题,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帮助他们成人成才。”
“领航员”:老同志开拓新道路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老同志是古板、不思变通的,但这群老同志却对学生们的心理与接受能力照拂有加。
大班教育?小班教育?讲座教育?课堂教育?课本教育?考虑到需要针对每位学生的思想动态来进行指导,关工委的教师们把传统的课堂形式全部舍弃。
“我们就采用谈话的制度,每次约谈几个学生,这样每个学生的思想动态我们都能准确地把握,也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在工作站工作了二十年的单长发说道。
在一路的摸索中,他们找到了适合自己、效率高、效果好的方式——设立关工委工作站,这个工作站是江苏省内第一家关工委工作站。
每学期初,工作站都会像安排课表一样安排值班表,保证工作又好又顺利地完成。工作站教师定期在小桌上与学生进行交谈,发现学生的问题。“工作站不是给学生上课的,而是与学生交心的。我们摒弃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在小方桌上与学生交流,听听他们的心声,当他们的忘年交。”工作站教师刘方云说道。
除此之外,关工委的工作还包括协助大学生党建工作、开展助学助困活动、帮助联系大学生就业、观察党员发展等,通过多样的工作形式已经成为扬大学子的“领航员”。
“虽然我们是老教师,但是工作道路还是要创新的,只有创新才能接近大学生,才能更好地和学生融为一体,从而帮助他们。”刘方云感慨道。
“移山者”:二十年又二十年
回想起关工委成立之初,当时条件简陋,大家只能在宿舍楼下一个十几平方米的房间里开展工作。而且,开展工作的都是退休的老教师,如今平均年龄已近80岁。
自成立以来,扬大关工委曾多次被评为“先进集体”和“优秀组织”。其中,2016年,扬大关工委被省教育系统关工委评为“优秀工作团队”。
在这些年的工作中,老同志们携手共进,像愚公一样干劲十足。单长发曾说:“业绩平平但贵在坚持。只要学生需要我,我就会继续发挥余热。”这不仅是单长发一人的心声,也是关工委“五老”们共同的心声。
“五老”们常说,自己不怕辛苦不觉辛苦,只要看到学生们没有烦恼,不断进步,他们就高兴。因为学生们的健康成长,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嘉奖。学校每年都会组织慰问活动,为关公委的老同志表演节目,和老同志一起下棋。老同志们表示“特别开心”。他们从学生身上也学到了很多新鲜事物,和孩子们在一起,“感觉自己也变得年轻了”。
80多岁高龄的离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孙复汉感慨道:“大家虽然都老了,但是仍然能用‘朽木’来发光,这是革命事业的延续。我们就像移山者,一步步地移走学生们心中的疑惑,并将这份工作长期坚持下去。二十年过去了,我们虽然已是耄耋之年,但还有其他刚退休的教师补充进来,这项工作将一直延续下去,还有一个又一个的二十年。”
《中国科学报》 (2017-07-18 第6版 动态)